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者聚类研究——以长沙市居民为例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我国居民对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且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城市居民更是国内旅游的主体,其旅游行为越来越受到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关注

而旅游行为的研究离不开对旅游动机的研究,旅游动机是旅游行为产生的直接动力

  近年来,旅游动机研究成为国内旅游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其中,旅游动机分类是目前国内旅游动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探讨

如:邱扶东(1996)将旅游动机分为身心健康动机等6类,并认为年龄、职业和家庭人均收入显著影响旅游动机;陆林(1997)以黄山为例,将山岳旅游地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划分为游览著名的风景名胜地、游览黄山领略大自然风光等21大类

吴必虎等(1998)测量了400名上海市居民的旅游动机,
通过因子分析萃取了身心健康动机、怀旧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求美动机和从众动机6
类动机因子;陈德广、苗长虹(2006)对开封市居民的国内旅游动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城市居民出游动机的8个基本维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出游者分为4种类型,即消极出游者、积极出游者、注重感情的顺便游览型出游者和精神享受型出游者

杨瑞、白凯和蔡平(2007)调查了西安14
所大学在校大学生旅游动机, 将大学生旅游动机划分为六大类型,并且指出大学生最主要的旅游动机为求知动机、缓压与归属动机、娱乐与情感动机、实践与访友动机

  二、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
  本文参照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旅游动机研究者对动机因子提取的相关研究成果完成了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旅游动机的36个测量项

这部分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方式设计,要求回答者在题项后面标明他们的同意程度(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同意,5=非常同意)

问卷第二部分是有关回答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测量项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于2013年11月在长沙市市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558份,有效问卷544份,问卷有效率97.5%

  本次调查样本的基本结构特征如下:男246人,占45.2%,女297人,占54.6%,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年龄以18~30岁、31~44岁两个群体为主,分别占总样本的61.0%、19.9%

学历特征以本科与高中、中专和职高两个层次为主,分别占47.2%、17.8%;职业分布比较全面,国家公务员占4.0%,商务管理员占10.5%,专业技术人员占8.1%,工人占4.6%,农民占1.3%,军人占1.3%,服务和销售人员占17.6%,教师医师律师占5.1%,学生占28.7%,个体经营者占11.8%

总的来说,样本分布比较均匀,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三、数据分析
  (一)旅游动机量表的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Cronbach’sα系数对旅游动机量表进行信度检验

Alpha高于0.7时,表明信度比较高(Guielford,1965)

统计结果显示本文中36个旅游动机测量项构成的Alpha是0.917,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

  (二)旅游动机的因子分析
  为进行旅游动机的因子分析,本文首先进行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93,说明数据很适合做因子分析

同时,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P=0.000<0.01,说明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统计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

此后,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方差最大旋转,按照特征值大于1,因子载荷不低于0.4的原则提取公因子,最终36个测量项被萃取为7大类因子

7大因子的累计解释方差为61.134%,表明这7大因子能够解释大部分变量

  表1长沙市居民旅游动机的因子分析及均值分析结果

动机类型

变量项目

因子载荷

均值

均值排名

从众与炫耀动机

增加以后朋友见面聊天的谈资

0.766

3.05

32

向他人展示自己丰富的旅游经历

0.746

2.74

34

因崇拜偶像或名人而到他(她)曾工作或生活的地方旅游

0.717

2.68

35

在节假日,找个事做,打发时间

0.717

3.16

30

游览国家领导或其他重要人物到过的地方

0.701

2.80

33

游览人们赏识的地方

0.695

3.30

26

周围人都有旅游经历而自己没有,所以一时冲动去旅游

0.693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