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随着各个行业的逐步开放,不论是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或者企业,人力资源都是众多要素中的核心性要素,对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及长期战略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一方面是国家进行合理规划、评估,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实施措施,从而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稳步健康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对本单位人力资源内部进行规划、评估、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管理活动,促使本单位人力资源的可持续科学发展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开始逐渐建设,但在其理念以及价值取向上都很难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的核心问题,其所存在的问题,将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绩效下滑
因此,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模式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尤为重要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陈旧
事业单位从以前的人事管理方向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发生了一个本质转变
人事管理是一种被动的、形式的考核,而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主动培训等
事业单位受国家政策和体制等条条框框的影响,很难进行思想上的转变,同时得不到领导和员工的重视
此外,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支持,管理观念陈旧
由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导致无法充分利用人才,造成人才浪费,单位体制僵化,年轻的骨干型人才短缺,年龄断层明显分化,科研人员较少,基础类人才较多,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长期积累形成的,是影响事业大卫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2.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制度已经基本完善,而在事业单位中依然不够完善,问题主要归咎于人力资源考核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考核的目标方向不明确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考核的普遍情况是年底临时凑数敷衍了事,勉强完成工作,这样人力资源将很难达到优化配置,员工得不到积极正面的考核结果,也就失去了考核的本来目的和意义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考核指标定性的东西太多,但定量的却很少,因此很难量化工作的完成度,从而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工资奖金照样发,导致绩效考核很难及时反馈,对事业单位的绩效以及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二、事业单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在整个组织系统中处于辅助性地位,其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最基本的员工需求,仅关心员工的贡献,对员工没有长期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员工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完全的雇佣关系,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难以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员工长期处于单一的工作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动力不足,很难体会到工作的激情,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绩效
当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时,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为整个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总体战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总体战略是事业单位最高层次的战略,它根据组织的目标,通过人力资源来达到各个方面
因此,战略性人力资源更加注重组织的外在活动与内在的优缺点,体现在对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灵活的反应和调整,从而确定组织可能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战略和总体策略相结合,以更科学合理的方法协调人力资源管理与事业单位实际需求关系,改进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制度,达成总体目标
此外,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关注员工的活动,而不是采用官僚的形式来加以控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管理员工,从而确保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绩效的提高
三、科学合理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事业单位绩效的提升
1.激励机制优化事业单位战略性人力资源配置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打破条条框框,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出员工内在的动力和活力,积极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建设—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服务质量
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之前需考虑员工个人职业规划以及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