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国家旅游局通过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方式,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的发展
韶山的乡村旅游发展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乡村旅游作为红色旅游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优化韶山旅游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增加旅游收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促进农业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韶山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韶山由韶峰山脉、石狮江和周围区域组成,其间山清水秀,树木林立
青年水库、山林绿地、良田果园和乡间农舍等优美的田园风光,以及婚丧嫁娶、节庆民俗、风土人情等人文旅游资源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
韶山是闻名国内外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拥有大量的人文和自然旅游景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依托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乡村旅游,是将红色旅游同绿色旅游的结合,丰富旅游产品层次,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
2.市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韶山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2014年韶山旅游人数高达1 314万人次,创造了旅游收入350 360万元
经过十几年发展,韶山旅游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韶山旅游市场庞大、增长速度快,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利用得当,将为韶山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广阔客源市场
省内游客占绝对优势,将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极大的支持与推动;另一方面,韶山旅游过夜游客数量占总人数比例较小,人均消费水平低,客源市场利用率低等也为韶山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机会
3.交通优势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有利于发展跨省旅游
2014年12月,沪昆高铁韶山南站正式通车,从韶山出发不仅可以直接到达湖南段和江西段各站,而且能直达武汉、上海、深圳、广州和北京
随着高速公路不断发展和汽车普及,自驾游兴起
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是来自于周围城镇,自驾游为城镇居民短途旅游提供便利
4.政策优势
中央政府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和《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刚要》(2009-2015),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引导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和《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3531”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建设旅游名镇、名村以及乡村旅游区,形成乡村旅游格局和休闲旅游市场网络
旅游局通过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示范企业的形式,积极鼓励乡村旅游发展
(二)劣势分析
1.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韶山乡村旅游开发落后,处于自主发展状态,缺乏统一规划指导
开发主体主要是当地村民,拥有的资金和技术有限,只能进行小规模开发和经营,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目前,经开发的乡村旅游景点有韶之红航天农业科技园、毛氏农家山庄、人民公社等农家乐和正在建设中的农业观光园,数量有限,特色不足
由于营销和宣传不力,韶山乡村旅游知名度不高,能够吸引的游客数量有限,主要是周围城镇居民,大部分游客选择去往传统的红色旅游景点而非乡村旅游景点,韶山乡村旅游难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韶山乡村旅游发展缓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韶山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内部交通道路条件较差,节假日交通拥堵情况十分严重;水电等生活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地区的生活用水大部分靠井水;文化休闲娱乐场所较少,娱乐设施设备缺乏,接待设施中小型饭店较多,环境较差;环境保护设施缺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欠缺
3.人才缺乏和旅游产品单一
乡村旅游开发需要掌握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才以及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人才
就目前韶山乡村旅游现状看,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人员大多是当地的村民,文化素质相对不高,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经营意识、服务意识不足,无法满足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
韶山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主要是“农家乐”的形式,即住在农村、吃在农村、从事简单的农活等
产品内容包括餐饮、棋牌、KTV、等简单的休闲活动,缺乏特色
(三)机遇分析
1.不断增长的游客压力
近年来,韶山的每年游客接待量已经突破1 000万人次,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韶山迎来一波又一波旅游高峰
2014年十一期间的游客接待量高达58万,核心景点毛泽东故居的日游客流量达到2万人次
如此庞大的游客数量对景区的环境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超载和拥堵等现象频发,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