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在工程策划阶段对建造方案进行了初步安排,经过监理单位的详细审核后才能正式动工建造
随着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项目的总耗资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保障了工程竣工后期的经济收益
作为建设期间的特殊情况,工程变更往往会带来造价投入的变化,处理不当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最终收益
因而,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强化工程变更管理是极为关键的
一、工程变更的详细分类 所谓工程变更,指的是针对已经正式投入生产的产品所构成的零件进行的变更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在材料、工艺、功能、构造、尺寸、技术指标、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等方面做出的改变[1]
变更是指承包人根据监理签发设计文件及监理变更指令进行的、在合同工作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变更,包括合同工作内容的增减、合同工程量的变化、因地质原因引起的设计更改、根据实际情况引起的结构物尺寸、标高的更改、合同外的任何工作等
工程变更的具体分类包括:①立即变更
当产品发生重大瑕疵,经追查后是某个关键零件的质量问题,为了不让影响面扩大而采取的断然行为
②用完变更
大部份的工程变更属于这个种类,意思是说等到旧料用完后才使用新料
③某批变更
有些行业的工作程序非常严谨,如果工单的用料不同于标准料表中的内容时,必须通过申请的手续才能变更[2]
④择日变更指的是以某个具体日期作为工程变更生效的指标⑤累计生产数量变更
有些以进口套件方式生产的产品,为了有效控制或工程的质量,以产品的累计数量为控制变更生效的指标
二、导致工程变更的相关因素 建筑工程属于系统性的结构建造活动,由建设单位提供工程量清单,施工单位按照相关文件制定施工方案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具有“耗时长、成本大、病害多”等特点,若某一环节管理不完善便会造成施工问题
尽管企业制定了相对严格的工程造价控制策略,但受到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工程主体的变动,以及合同条款、外界环境等客观因素的约束,建筑工程作业期间会出现许多需要变更的内容
1、业主因素
业主即通常所说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获得承包权之后,要由业主提供工程量清单,据此完成价格计算以初步确定工程造价的耗资
业主对建筑工程施工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当其要求调整工程的规模、结构、质量、性能等标准,造价控制体系也要随之调整变化,特别是在合同条款上需作出明确的变更说明
2、设计因素
无论是哪一种工程项目,均要经过设计单位的总体规划,以向施工单位提供科学的建造方案
随着建筑行业管理思想的转变,工程造价控制开始渗透到设计阶段,从方案设计强化成本控制成效
设计单位决策失误是引起工程变更的常见因素,如:勘测不足、方案错误、审核缺乏等,这些都是设计过程易出现的不足现象
3、施工因素
现场施工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在总成本投资中占据了60%-70%的比例
相反,一旦施工方案出现新的变动调整,成本造价的投资也会发生变化
施工作业引起的工程变更表现:一是条件不足,尤其是地质、技术、设备等条件的影响甚大;二是质量不足,工程建筑质量不达标带来的返工返修,这些均是工程变更的常见现象
4、监理因素
除了建设单位之外,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实施也有一定的监管权,其通常是由建设单位委托管理[3]
为了保证工程建造方案更符合业主的质量要求,监理机构在施工期间会对工程提出有关的变动,如:工艺改进、流程规划、结构调整等,从而引起了现场变更
监理工程师出于工程协调和对工程目标控制有利的考虑,而提出的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的变更
三、工程变更管理的核心措施 根据建筑行业长期以来的发展状况,工程变更是建筑物建造期间不可避免的,变更内容随着工程建造的进度而不断变化
从造价控制角度考虑,工程变更不仅破坏了原先制定的成本控制计划,也给施工单位增加了经济压力,易引起资金周转困难或资金调配不足等问题
因而,加强工程变更管理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
结合上述原因,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变更管理原则如下: 1、可行性
坚持可行性是变更管理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工程变更,其所变更调整的内容必须符合现有的建造条件,满足工程建造的可行性要求
首先,工程变更图纸与原先设计的方案要紧密联系,不得随意性调整现场作业内容;其次,参考现有的施工条件规划变更内容,防止变更后的新方案无法正常执行
2、固定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