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个施工企业所完成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将会影响企业的日后发展
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名优工程当作市场竞争的法宝,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多数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所认同
二、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根据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作调整
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必须而且必然在动态管理中得到发展
但是在现实企业管理中,常常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为提高工程质量,扩大企业影响,提高技术等级,争创少数“精品、名牌”工程,无形中增大了投入,使其它工程的质量状况得不到保障;其次,为严抓质量,加大奖罚力度,奖罚额度之大超出了单项工程本身的价值,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易造成恶性循环,未必有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持久开展;第三,加大现场监控力度,实行监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质量问题的产生,但易造成施工人员和监控人员情绪上的对立,也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求发展的建筑企业设置质量控制点,其管理层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很多企业将成本、利润奉为宗旨,这种现象由上至下蔓延,形成一种不利于质量管理发展的氛围;最后,很多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是“事后处理型”的,很难起到预控的作用,这就形成这样一个怪现象:企业宁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事后解决质量问题,也不愿多花一点功夫在事前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这种短视的行为必须纠正
三、建设工程项目如何加强质量控制 1.加强事前控制 (1)对工程各项参与者进行审查:监理工程师应该是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技术人才
因此在资格审查时必须严格,做到持证上岗
施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及身体素质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为此,在审查时发现有不合格者,坚决不能上岗
(2)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进行检查、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首先在人员、设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的进货多源头、多渠道,需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检查工作的重点
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缝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
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通、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要求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对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
如有哪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组织整改、进行有效管理
(3)对工程设备进行审查:永久性生产设备的采购,应通过质量管理人员的认可,并且要经过验收后才可进场
重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提供机械性能检测报告,经质量管理人员认可后方可使用
(4)对施工方法进行审查: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核后即作为施工依据
(5)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签字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提出整改
在进行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时,首先要求各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好验收表递交监理
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材料齐全,各层标高、轴线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
要求施工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理方检查
监理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或返工完的,还要在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2.完善事中控制 质检员验收时要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
在质量控制中要改静态管理为动态控制
包括:工序的质量控制:一方面,每道工序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都要对影响工序质量的条件或因素进行控制
如:要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去参加工作,以防由于疲劳而出现怠工现象等
另一方面,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运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其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工程质量的预控:其目的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抓住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对施工中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事先做出相应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