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对策初探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本文结合浙江省汽车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我省汽车产业人才需求类型及汽车产业人才需求现状,指出缺少知识型科技人才、创新型创业人才、高技能型一线人才,缺乏合理的汽车人才评价机制,严重制约着我省汽车产业发展


提出企业应重点培养不同类别的行业精英,通过整合资源、联合培养,合理分工、分类培养,设立课题、提升能力,探索组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人才培养战略联盟的服务模式,打破“顶级领导人才”单行道,摈弃“官本位”思想,建立多元平行的人才激励体系,营造有利于汽车产业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

一、浙江省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一)     浙江省汽车产业人才需求类型
浙江省是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大省,从北向南,主要集中在杭州大江东、绍兴上虞、宁波杭州湾、金华永康、台州玉环、温州瑞安等地,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汽车产业链人才需求

随着自主研发、自主品牌汽车时代的到来,浙江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汽车产业人才队伍已经不能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人才问题已经成制约我省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浙江省汽车产业集群的大部分企业源自于家庭作坊

近年来,低档产品竞争愈演愈烈,来样加工导致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因地价和劳动力价格上涨逐渐丧失低成本优势

目前,我省汽车产业招聘岗位主要集中在研发、设计、实验、制造、管理、销售和售后领域,尤其缺乏知识结构横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电子技术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知识型科技人才,还缺乏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创新型创业人才,并且我省汽车产业具有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一线人才也缺口巨大、后备不足

除列举的上述几类人才外,汽车金融、营销、交易评估、专业服务等人才也非常缺乏,严重制约着我省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     浙江省汽车产业人才需求现状
1、浙江省汽车产业人才缺口大

截止2009年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仅有655万人

到2015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70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287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410万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14:54:32;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6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4%

【1】“十二五”期间,我省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提升轿车、豪华大客车、SUV、微型车、皮卡车等整车车型研发与制造水平

重点研发:节能、环保型柴油机和电控燃油喷射式汽油发动机;主动式电子辅助制动系统;电控减振器、半主动悬架及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ECAT)、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无级变速器、等速万向节、传动轴;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EPS);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车身电子控制技术、系统控制单元(ECU)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和产品

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城市公交、乘用车、特种用车三大整车领域产品,以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三大零部件领域产品

【2】由此可见,未来几年,汽车产业包括研发、营销、维修、管理人才全面紧缺,具有国际水准的研发设计、经营管理人才更是奇缺


2、浙江省汽车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

浙江省汽车产业的迅速全面发展,并不单纯指从事汽车制造业的人才,还包括与汽车制造相关的其它专业人才

需要包括设计、研发、工程技术、制造、管理、营销、采购、运营、金融、服务等诸多环节不同层次的人才

而浙江省汽车产业现有人才结构很不合理

就拿汽车制造业来说,目前,我省汽车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工程样件的逆向开发、制造阶段,真正缺乏的是从零到硬模件、触模件到图纸阶段的正向开发人才

据有关资料显示,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中研发人才一般都占3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例还不到8%,浙江省的研发人才比例更低

浙江省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现状与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相比,显得极不对称

二、浙江省汽车产业人才紧缺情况分析
从上述的人才需求得知,我省汽车产业与国际汽车产业的差距,主要集中在技术、管理、人才等三大差距,而归根结底是人才团队上的差距

(一)     知识型科技人才紧缺
目前,浙江省汽车产业仍然在低端产品徘徊,主要是缺乏知识型科技人才引起

汽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非常注重使用性,知识结构横跨汽车制造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

知识型科技人才应具有全球视野和思维,有持续创新意识,要有多学科的知识交叉复合背景

特别是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和汽车科技的融合与开发能力以轿车设计为例,总体布局涵盖方方面面,需要满足甚至挖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