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经济责任与责任审计中的几个重点问题 2017毕业论文下载

1 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
  1.1 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经济责任是指法定代表人在任职期内对其所在部门、单位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该负有的责任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接受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党政领导干部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行为

经济责任审计是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深在思路中,化在结果上

  1.2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完善了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给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严肃财经法纪、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 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根据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管理的特点,对其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审查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重点审查事业单位综合预算执行及其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的目标,具体考核指标有:资产负债率;经费自给率;人员经费占全部经费比率;公务费占全部经费比率;社会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2.2 审查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真实、合法、完整、有效
  重点审查财政补助收入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并按预算级次反映;各项收费是否报经有批准权限的主管部门批准,并按核定标准执行;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经营服务性收入是否分账核算;应存“财政专户”的事业性收费收入是否按规定缴存;经营服务性收入是否依法缴纳各项税费等

  2.3 审查资产、负债、净资产
  重点审查任职初期和任职终结时的债权、债务;审查账表、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各项资产、负债、净资产是否真实、完整、合法

  2.4 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重点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执行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堵塞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单位工作效率

  3 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
  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开始于经济责任审计委托的接受,终止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审计意见书等法律文书的出具或送达

  3.1 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机关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后,应当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要求编制工作方案,对审计的组织方式、分工、协作、汇总、处理等事项做出具体规定

  3.2 进行审计前调查
  要求被审单位提供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其他有关情况;职责范围或者业务经营范围;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纸质和电子会计资料;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等

  3.3 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
  根据委托部门的要求、审计工作方案和审前调查结果,依据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

  3.4 送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机关应当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送达经济责任审计通知书,并将该通知书抄送领导干部本人

  3.5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收集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资料:被审单位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报告;有关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和重大经营决策事项情况等

  3.6 起草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现场审计结束后,由审计组负责起草审计报告,征求并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正确意见,修正审计报告

  3.7 出具审计结果报告等法律文书
  审计机关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制作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报送本级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

同时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报告,也可以抄送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

  4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4.1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测评方法
  内部控制调查方法:通过询问被审单位有关人员,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检查生成的文件和记录;观察被审单位正在进行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等

  内部控制调查记录方法:运用调查问卷法、文字表述法、流程图法等方法对了解到的相关情况做适时记录

  内部控制测试方法:选取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运用相互印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