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国内的旅游市场在收入、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以及旅游人次上都呈现上升趋势,于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势头良好
旅游行为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 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旅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1],对旅游者行为学的研究是旅游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在对国内旅游行为的研究中,在研究对象上主要对大学生旅游行为[2-3]、城市和农村居民出游行为[4-5]、生态旅游者和自驾车的旅游行为[6-7]等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学者主要对国内游客的旅游动机[8-9]、旅游消费行为[10-11]、以及旅游行为影响因素[12-13]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在关于国内旅游行为的交叉研究上,郑旗、粟路军等、何学欢等分别对长沙市乡村旅游消费行为的旅游频次、年龄、收入以及文化程度分异进行了研究[14-17]
总体看来,学者国内对旅游行为的研究对象广泛、内容丰富,但对国内行为的交叉分析不足
本文试图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国内旅游行为的出游方式分异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揭示不同出游方式的国内游客的基本旅游偏好以及旅游行为特征,以期为旅游管理部门以及科学决策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并期待丰富国内旅游行为研究的研究范畴
2 调查概况
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通过随机拦截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武汉市的国内游客旅游行为进行调查
文章所用的问卷以及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2011-2012年武汉市旅游市场调研项目》的第一手资料,问卷涵盖了到汉游客的基本人口特征、基本旅游偏好、到汉旅游行为以及对武汉的旅游感受和印象四个方面
本次调研项目的调研地点包括了景区、酒店以及旅行社三大块,其中,调研景区的选取主要有黄鹤楼、东湖、归元寺、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大学、户部巷等18个景区,本文主要利用了调研数据库中的景区数据进行分析
本文在数据库中随机选取了70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13份,得到68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8.1%
2.2 样本概况
在本次抽样调查的687份有效问卷中,男性381人,占调查人数的54%,女性306人,占46%,样本中性别结构比较均衡;在受教育程度上,主要集中在高中/中专和大专及本科,其中初中及以下的有21人,占样本的3.06%;高中/中专的样本数为164,占23.87%;大专及本科的调查人数为452人,占样本的65.79%;研究生有50人,占7.28%
从职业结构上看,公务员有34人,占4.95%;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91人,占13.25%;企业或公司员工192人,占27.95%;工人27人,占3.93%;农民14人,占2.04%;事业单位职员56人,占8.15%;军人10人,占1.46%;个体/自由职业者87人,占12.66%;学生143人,占20.82%;离退休人员13人,占1.88%;其他20人,占2.91%
从上面的样本概况可以看出,本次抽样调查的样本结构较好,能够较好地对国内旅游行为的出游方式分异进行研究分析
本次调查在出游方式上设置了六个选项:旅游社组团、单位或公司组团;公务差旅、会议/奖励旅游、自助游、半自助游
其中,本文将选择旅行社组团和单位或公司组团选项的游客归为团队游客,而将其他方式的游客归为散客方式
3 国内旅游行为的出游方式分异分析
3.1 年龄的出游方式分异
由表1可以看出,团队游客和散客两种出游方式在年龄上的分异较为明显,其中团队游客年龄多集中在26-35岁(37.96%)和36-45岁(25.44%)之间,而散客年龄多集中在19-25岁(42.75%)之间
因此,可以看出,团队游客中以中年人群为主,而散客中则多以青年人群为主,这是由于当代的年轻人思想独立开放、追求自由的新生活方式
表1 国内旅游年龄的出游方式分异
Table.1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age based on tourism mode
出游方式
/年龄
小于或等于18岁
19-25岁
26-35岁
36-45岁
46-55岁
大于或等于56岁
团队游客
3.65%
19.81%
37.96%
25.44%
9.49%
3.65%
散客
3.81%
42.75%
27.54%
18.12%
5.79%
1.99%
3.2 月收入水平的出游方式分异
团队游客和散客两种旅游出游方式在月收入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由图1可以得出,团队游客的月收入水平多集中于10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