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2017毕业论文下载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看出,此次修订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到了首要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传播文化、教育民众的作用将会引发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内容
博物馆作为一个多功能文化复合体,是传播知识、促进科研、弘扬文化、培育精神的重要场所,更是一个地区特色文化的窗口

虽然在当前中国社会,博物馆教育并没有被正式纳入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当中,但不能全然忽视当今博物馆在社会公共文化活动中所产生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传承功能
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承载着一个地区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传统,反映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氛围,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地方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博物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之一,是发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可以促使广大民众积极地去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辅助教学功能
博物馆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辅助学校教学功能

现代学校教育增加了许多实践活动课程、特色校本课程,博物馆通过配合学校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参与实践的基地

二、增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几点措施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基本职能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指导思想,是对博物馆实施社会教育的对象、内容及方式的最好诠释

那么在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值得博物馆从业者们认真思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采取多种方式创新宣传
由于博物馆设置的基本陈列系统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使得目前一些博物馆,尤其是许多中、小型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跟不上时代,缺乏新意,“门前冷落车马稀”是对其的真实写照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与时俱进地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博物馆的宣传力度

谈到宣传,人们通常会与展览广告、新闻通稿和海报联系在一起

其实在当今社会,对外宣传的方式和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博物馆作为展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窗口”单位,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民众的目的,除了利用电视、电子显示屏、报纸、宣传单这些固有的宣传方式外,还应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运用高度发达的网络媒介开展宣传活动

(二)深入群众,紧跟时事,灵活举办临时展览
博物馆的临时展览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自由舞台

但是目前很多博物馆设置的临时展览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

笔者认为,要发掘临时展览的内在活力,第一是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观众调查,广泛了解观众的真正需求,以此不断推出新展览

第二,紧跟时事,热点追踪

要通过举办与传统节庆或时代热点问题等内容相关的临时展览,激发临时展览的活力

(三)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
《古兰经》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人要求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当众表演,他只是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

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就是山不过来我过去

长期以来,许多博物馆都认为我们只要把基本陈列展览做好就行,有没有人参观是另一回事

这样就造成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一员的博物馆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致使博物馆无法发挥传播历史文化、促进社会教育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功能,我们不仅要采取方式吸引广大群众到馆里来参观,把群众“引进来”,更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博物馆流动展览,坚持“走出去”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促进博物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创新已成为我们文博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著名学者苏东海认为:“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

笔者认为,人们应该以此为指导,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理念,积极创造出更多富有博物馆特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新时期迸发出新的活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