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公信力一直是政界研究的焦点
为了给政府公信力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我国早在多年前便开始对其进行理论研究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这些研究也更加深入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国民对于政府的信任也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政府逐渐认识到公信力的重要性,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向日程
在进行介绍之前,笔者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公信力的概念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公信力对于政府的意义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
在数十年间,我国学者已经从多方位、多领域、多级别地对政府公信力进行了研究讨论
其理论成果不仅包括公信力概念、内涵、意义,还包括衡量标准、影响因素、提升方法等
但是,政府公信力作为一个新型概念,其研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一些核心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缺陷
二、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公信力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众所周知,制度对于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制度合理国家才可能稳步发展、繁荣富强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存在弊端,那么这个国家必然存有祸患
因此,要想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增长,除经济外各方面都在迅猛发展
与此同时,一些新型的发展理念也在不断产生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广,人们对“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等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民众们的政治理念也越来越强
直至今日,我国相关制度建设已经有较大发展,初步达到“有法可依”的目标
但是,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容忽视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力争做到制度合情合理,来源明确,在法律上有章可循
只有这样,以制度为基础建立的各种程序与体制才能具有权威性,才能更有号召力
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民主政治发展尚不完善
因此,还要完善民主法治,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利,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即以服务为宗旨,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这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切实理解党的宗旨,将人民放在首位、将社会放在心中
要知道,自己手中的权利应该是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谋发展的,而不能因为一己私欲泯灭良知
因此,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摆脱“官本位”的思想
在服务型政府中,人民应该是被服务的对象,应该是服务这一行为的享受者;代表政府的工作人员则应该是服务这一行为的提供者
政府拥有一定的权利,是为了更好得服务,而不是更好得享受
如果说政府是一家超市的“店主”,那么人民便是这家店的“顾客”
当然,此时“店主”并不是为了利益而工作的商人,而应该是合理分配资源帮助顾客更好生活的人
服务型政府应该时刻关注并了解人民的需求,使人民拥有更好的生活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要将思想摆正到“民本位”的地方,还要从机械的章程式的程序中摆脱出来
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于不需要开设的证明、不需要走的流程要大胆改变,勇于革新
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是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是政府为了适应新世纪新的发展背景所做出的巨大改变
将现今时代大背景、大环境与我国现实相结合考虑,不难发现,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有可能达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关注民生、做好资源的配置者、差异的调控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不断自我总结与反思,落实民主、法制等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以获取人民信任,提升政府公信力
3.细化目标,分级管理
我国幅辽广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特征、发展水平,也有着不同的发展战略
同时,政府部门是拥有等级之分的因此,可以说我国政府均处在不同的水平线上
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地区的同级政府工作重点有所不同,还体现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级别政府的不同工作中
但是,笔者通过调查近年来的政策发现,现在国内大部分政策都只是一个大方向,并没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级别政府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分,这点在政府的机构设置中便清晰可见
政府机构设置对仗工整,不存在伸缩与弹性,这难免使政府工作失去广度与深度
面对这种问题,要做到细化目标层次如政府下达改善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