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由此带来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张、就业形势严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等问题,这导致高职院校退学学生逐年增加的情况
退学现象不仅终止了学生学业进展,也给高职学校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因此,正视学生的退学现象,分析其中原因,找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已然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学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A校是首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级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本文对典型院校A2009-2014学年在校高职学生退学的基本情况及相关信息按学年进行统计分析,从特殊到一般,探究控制高职学生退学的对策
二、A校退学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退学一般情况
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A校2009-2014学年在校学生人数共62 293人,退学学生336人,平均退学率5.39‰,其中2011学年最高(6.17‰),2010学年最低(4.06‰),总体趋势偏高
自愿退学率3.64‰高于近几年全国在校大学生自动退学率3‰,退学处理比率呈上升趋势
(二)退学原因
导致学生自愿申请退学的因素有厌学、就业、生病、家庭变故、出国等
在2009-2014学年,因对专业学习无兴趣自愿放弃学业申请退学160人,占70.48%;因就业申请退学43人,占18.94%;因病申请退学10人,占4.41%;其他原因申请退学14人,占6.17%
由此看出,造成A校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厌学(见表2)
退学处理现象增高表明在校学生因严重违纪而被退学的情况有所增加,一方面说明学生对校纪校规理解认识的不足,另一方面说明学校狠抓学风的态度坚决
(三)各年级学生退学情况比较
退学学生在各年级分布不同,一年级154人,二年级107人,三年级75人
大一最高,大三最低,且一年级退学比率在近五年有逐年增高趋势(见表1)
一、二年级退学以自愿退学为主;进入三年级后,退学处理与自愿退学相比比率过半(见表2)
表1 A校2009-2014学年各年级学生退学情况
学年一年级退学人数(退学率%)二年级退学人数(退学率%)三年级退学人数(退学率%)
2009.9-2010.315(28.8)14(26.9)23(44.3)
2010.9-2011.315(34.1)18(40.9)11(25)
2011.9-2012.337(48.1)19(24.7)21(27.2)
2012.9-2013.337(52.9)26(37.1)7(10)
2013.9-2014.350(53.8)30(32.3)13(13.9)
合计154(45.8)107(31.8)75(22.3)
表2 A校2009-2014年各年级学生退学情况比较
年级退学人数自愿申请退学人数(退学率%)退学处理人数(退学率%)
一154123(79.87)31(20.13)
二10771(66.36)36(33.64)
三7533(44)42(56)
合计336227(67.56)109(32.44)
(四)退学原因分析
学生退学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自愿退学和退学处理
依据以上数据显示,A校一、二年级退学以自愿退学为主,大一新生退学比率在近五年有逐年增高趋势,导致入校新生即对学校厌弃的原因值得学校重视与反思
三年级自愿退学与退学处理比率相当,且退学处理比率呈上升状态
1.大一学生自愿退学原因分析
新生学业表现不佳、中断学业或者辍学的最主要因素是大学参与程度低
学生参与既包括学生投入学习和具有教育意义活动的时间和努力的质量,又包括高校为了促进学生参与提供的课程、课外学习机会和支持性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退学的具体原因表现为入学后对学校、所学专业不满意,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面临经济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压力
其次,就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这个问题,2011级新生反映,主要靠的是自己和同学的帮助
其中,最大帮助来源于学生工作老师或辅导员(本科为12%,高职高专为8%)、任课老师(本科、高职高专均为4%)的比例相对最少
这意味着高校需要促进教师参与到新生适应性的活动中来,帮助调整新生的心理不适应性
2.二、三年级学生退学原因分析
进入大二、大三,自愿退学的原因通常是厌学、就业、出国、家庭原因等,其中以厌学为主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没有调整好正确心态的一种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在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结果对学习失去信心,要么放弃学业主动离开学校;要么长期擅自离校数周以上,对学校的劝告通知充耳不闻;要么对学习长期懈怠,直至学业预警多次无成效被退学处理
三、对策
(一)建立学生导师制完善学生管理体制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由学工处任命辅导员、班主任来做,教学工作由教师负责,形成两条基本上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