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村级民主管理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其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村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民自身问题及其成因
1.小农意识的狭隘性
小农意识的狭隘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漠视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权力
很多村民不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力,认为公共政策反正是领导提前制定好了的,只是在讨论会上做形式的,所以随意表态,甚至被少数人利用
二是非理性民主参与受宗族势力或利益集团影响较重
有些村民在决策中仅凭个人好恶、家族亲疏,不看政策的对错,有的甚至抱成一团影响或操纵制度的制定,使村民参与意识遭到扭曲甚至倒退
2.农村村民参与政策制定的能力不足
农村村民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系统工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意识、能力和习惯,它的提高一靠参与意识,二靠实践
现农村大多数村民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这部分人文化水平较低,对参与制定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不足
一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正确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集体和自身利益
二是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其自主能力和参与能力,减少外出务工增大民主参与决策的机会
三是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的实践,积累经验,提高他们的参与技能
(二)参与渠道不完善
选举制度、听证会制度、信访制度、民意调查制度及与人大代表接触这些能够引起广泛参与的方式,是我国农村村民参与政策制定重要的渠道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都只是一种形式,其具体功效还有待提高
而那些相对比较正式的渠道大多是官方的,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严重不足
二、完善公共政策制定中村民参与的对策
面对上面所提到的村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所面临的问题,在深刻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同时,应该从村民自身以及政府两方面努力探求对策
(一)增强村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意识,提高村民参与政策制定的能力
1.提高村民公共素养
提高村民文化素养,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
发展本地经济,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解决大量务工人员外出现象
要提高村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水平,首先必须打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村民自身素质,解放思想,开展对旧有的不当意识的批判,提高村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2.提高参与意识要大力弘扬参与文化
当今农村主要收入是以务工为主,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挣钱,凡是与挣钱无关的事他们都不关心
所以,要提高他们的参与,是一种主动意识的行为,村民参与政策制定,使村民自己的参与实现最初的政策目的
所以,制定和完善村民参与制定的措施和补助,创造良好的参与文化,能够培养公众的参与能力,提高政策制定的效率和水平
(二)政府及决策层的对策
1.拓宽村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参与渠道
第一,建立决策议程的提前公示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第二,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建立和实施公开听证制度
决策制定的听证范围,首先,包括普通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凡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诸公共决策领域问题
其次,对涉及群众利益和重大问题,在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讨论,激发村民的参政议政的热情,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再次,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通过有效机制,保证村民的意见和愿望及时反映到决策中枢系统中
2.加强村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制度化建设
在充分遵循法律赋予村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前提下,对村民参与的内容、方式、途径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实际操作,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规可依,使村民参与经常化、制度化
要保证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实现,使公共政策更加合理科学,以避免和减少重大失误,应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将公共政策过程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从制度上严格规范村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将是目前状态下快速提升村民参与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证
3.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
随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农村村民主体地位和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村民意识到自己有权力影响那些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不断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获得发言的机会
因此,为了提高村民在政策制定中的水平,需要提高政府运行的公开化程度,也就是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