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旅游地理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学生大多缺乏感性认识,并普遍对此课程不感兴趣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运用基本理论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与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和情绪感受
因此,在旅游地理课程教学中,适当应用研究性学习,对更好地开展教学,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关键是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中职学生因能力所限,其研究成果不一定是具体、系统的作品,可以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次活动、完成一个报告、学会一种方法等
在旅游地理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以旅游地理实践活动为载体,发挥旅游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强的独特优势,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通过在实践中亲自探索、体验和思考,使学生在多元、动态和开放的大课堂中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第一,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的宗旨和目的,结合学生特点和认知实际,恰当选题
例如,在《长江中下游旅游区——苏州》一节中,学生先结合教材,分组查找资料,得出苏州旅游资源的特征:素有“小桥、流水、人家”之称,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园林之城”等,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文物古迹荟萃
这些都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课题来源
然后,学生以《苏州市旅游资源调查》为题,分成若干小组对苏州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考察,并确定了这次旅游地理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分类考察苏州旅游资源概况,对苏州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初,学生因为初次接触,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时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苏州市旅游资源调查》一题时,学生先将苏州市旅游资源进行大致分类,然后依据大类别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自行讨论拟出研究计划,然后分别从网络资源、图书馆等不同渠道收集和分析资料,完成课题报告
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苏州市申报世界遗产城市的可行性分析》一题,这个课题难度略大,先由教师列出课题提纲,然后由学生讨论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学生大量收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
学生在社会调查、走访的过程中,还不断提出提纲修改意见最后,学生完成课题报告
这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既感到有新的收获,又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总结和评价
学习评价一般是在课题报告完成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总结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同时找出缺点和不足,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由于研究性学习大多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一般由学生轮流担任小组负责人,学习任务完成后,由小组负责人对组员的表现做出主要评价,每个小组成员也对负责人作出综合评价
教师根据学习成果进行小组评价作为每个小组的平均评价,两部分综合作为每个学生本次学习的最终评价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总结和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激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不断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旅游地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标志着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方向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新世纪的迫切需要
以旅游地理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
如学生在进行苏州市旅游资源调查的同时,就提出学校所在的石湖风景区与邻近的太湖 旅游区相比,如何进行旅游开发、旅游资源利用的设想
这样学生在相同的课题中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