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和建设、运营机制探讨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是一项必备的环保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一项投资巨大的环保基础设施


为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切实提高乡镇污水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全面规范乡镇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做到责任明确、制度健全、依法监管、保障有力

本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根据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的总体思路,对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投资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机制进行探讨,供参考

一、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营现状分析
(一)污水处理厂投资概况及配套管网建设现状:我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共4座,主体工程投资均超过500万

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为保证污水处理厂达到设计负荷,产生应有的规模化效益,这就需要配套污水管网及泵站

由于乡镇原有污水管网配套基础很差,没有形成完善的排污网络,而且以前对排污管网质量没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年久失修或地面沉降等原因,造成管网破裂,渗漏现象严重

因此,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往往需要大规模改造或重新铺设

配套管网的长度根据纳管区域大小、区域内各类污染源聚集程度和地形条件的差异有所不同,根据我区各乡镇的管网建设经验,每公里污水管网的建设费用一般为100万左右(还不包括土地占用,泵站建设及其它政策处理费)

每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长度一般需要10 -30公里(只含主管网,不含支管),管网投资额相当于建污水处理厂本身的4-5倍

由此可见从一个污水处理厂建成到投入运行,前期资金投入动辄几千万,对财力微薄的乡镇政府来说,资金缺口是非常大的,这往往是导致我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分析:我区已建或在建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在规模上属于均属小型污水处理厂,难以产生较大的规模效益,如果按照传统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增加管理费用,导致运行费用的提高

另外,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跟不上不断更新的环保设施设备,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要求

主要体现在:
1、运行成本高

我区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都在乡、镇政府的管理下运行,但运行资金来源有所不同

干览污水处理厂是在镇政府的管理下运行,主要运行资金来源是地方政府自筹、排污收费返还和上级政府部门补贴等形式多方筹集;白泉污水处理中心由东方印染公司负责运行,其资金是通过其它纳管企业排污收费返还和东方印染公司自筹

两家污水处理厂每吨水处理费用分别为2.85元和2.34元,与全市其它县区相比明显偏高,其运行费用较高的原因一是污水厂规模较小且运行负荷不足,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所占比例较大,集约化经济效益不明显;二是由于进水多数是工业废水,进水中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使处理工艺步骤增加,同时电费和药剂量增大,导致成本升高


2、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够

我区现有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营过程中,也经常碰到一些技术问题,但由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够,管理不够科学,这些问题往往需要聘请专家才能得以解决,一方面拖延了时间,导致一段时间内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

二、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的思考
(一)自来水供水等公用事业单位参与污水厂建设模式

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对经费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

从我市其它县区来看,自来水供水等公用事业单位在参与污水处理厂建设有天然的优势:一是供水部门资金来源更有保障;二是水务部门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全市所有污水处理厂中,约有7个是属水务局管理的,其管辖下的污水处理厂一般都运行良好,而且运行费用较低,目前全市运行费用最低的是定海污水处理厂,每吨水处理费用仅1.1元,具有良好的规模化效益和管理效益

三是供水单位掌握着居民和各用水单位的用水情况,能够根据用水水量变化情况准确把握污水量的变化,从而优化管理

四是供水单位有能力实现居民水费和污水处理费统一征收,处理费征收较方便

五是能够根据企业用水情况准确测算企业污水排放量,为企业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提供了数据保障

因此,我们建议把我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主管网和主要泵站建设工作打包给市水务部门,配套支管网铺设因涉及到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各方面的政策处理因素,建议由各乡镇负责建设和完善


(二)引进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参与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

目前,我区各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的建设模式基本上是由各乡镇自主建设,但由于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所需资金很大,在缺乏上级政府和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