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生态旅游学会(Ecotourism society)于1992年提出的定义,生态旅游是“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作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是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前提下,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
”生态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思想,倡导人们亲近自然,爱护自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态旅游持续走热,大众旅游需求呈提升态势
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保护自然”的认识还不到位,在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防治环境污染,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 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及现状
(一) 急功近利,盲目开发旅游资源
可观的经济利益使一些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忽视了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的规划,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被抛之脑后,“重开发,轻保护”的开发模式使旅游资源遭受不该有损害,环境变得脆弱不堪
如在森林旅游中,大规模砍伐森林以兴建宾馆饭店,这不但造成对森林资源的浪费,格格不入的建筑也降低了森林的观赏价值
(二) 旅游者环境保护意识低下,人为破坏严重
在旅途中,不乏见到少数旅游者蓄意破坏旅游资源的现象
信手攀折奇花异草,涂画浮
雕古墙,随意乱丢垃圾,这都给旅游区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风景如画的“人间瑶池”九寨沟也不能避免被破坏的命运,最轰动的属“张纪中的《神雕侠侣》剧组破坏自然景观”一案
剧组选景时,马匹及工作人员在水中来回走动,使九寨沟的水环境受损,珍珠滩四周的青苔等植被也被破坏
在神仙池钙化层上搭建的用于拍摄的人工景观更是对钙化层形成了巨大的损害
(三) 政府监管不力,旅游活动超越环境可承受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选择
一些部门为了迎合市场,大规模兴办旅游活动,大量人群涌入旅游景区,不少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旅游环境容量
水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使景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
二、 如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我国没有综合性的旅游基本法,只有三部与旅游相关的行政法规:《旅行社管理条例》、
《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这些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远远达不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调整范围有限
有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规范旅游活动,促进旅游资源合理适度地开发
(二) 加强政府监管,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监管旅游开发活动,促使景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拒绝粗
放、掠夺式的开发模式;加强执法力度,惩处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此外,还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保证执法公平正当,于法有据
(三) 宣扬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册、影视展览、门票、导游讲解、纪念品等形式大力宣扬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力度,增强旅游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旅游者认识到,不仅要走进自然、享受自然,更应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从而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的社会氛围
(四) 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合作,推动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旅游生态保护涉及众多领域,应由环境保护部门牵头,联合国土资源、水利、林业、农业、旅游等部门,建立联合协调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综合管理,创造多维的生态管理系统,从整体上提高政府对生态环境的管理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沃土,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其他形式的旅游同样也应当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要把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混为一谈
基于此,我们要积极地防治环境污染,在体验生态,欣赏自然的同时,提升生态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