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探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始终受到会计界的普遍关注,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特点并逐步推广,力图提高会计信息关联性


依据计量属性角度公允价值在一些方面可以代表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作为一项会计信息特点的会计稳健性,在会计实务当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促进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一、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公允价值,很多国家的会计准则对其进行了定义,虽然在文字描述方面略有不同,但基本内容是相同的,笔者对其进行了总结:“在进行公平交易时,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清偿债务的金额

”在前面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确定公允价值的特点,也就是进行交易的双方具有平等的地位,在自愿的前提下交易,在公正的环境中交易,双方共同商定交易价格,中间没有主观意识和功利因素

而且是在一种假设的情况下提出的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进行清算而且也没有计划减弱经营规模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中很早就出现了稳健性原则,并且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一号国际会计准则中将稳健原则确定为选择会计政策的三要素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着手制订企业会计准则,其中规定稳健性原则是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会计稳健性又叫做谨慎性,要求企业在交易过程中要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报告,在生产交易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高度谨慎,企业资产情况、收益情况要做到保守估计,同时负债情况和费用情况要做到高估

也就在经济活动中如果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那么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一定要做到谨慎小心,要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损失做到充分预测、全面认识和准确估计,规定会计人员在遇到一些经济事务和会计事项时如果具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和步骤,则需依据会计政策,要选择应用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步骤去处理问题,要准确、科学地预测可能出现的损失和费用

自应用会计稳健性方面进行分析,会计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经营风险,描述各种风险信息,可以对信息使用人员作出准确决策提供较大的帮助,得到比预期效果优越的收益,可以保护债权人利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会计稳健性带有一定的限制特点或者具有一定的附加条件,它和公允价值的关系不但存在统一之处而且也存在矛盾之处

两者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都是意图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有利于使用人员作出正确决策

两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还未实现的收益以及资产负债的计量方面

稳健性以谨慎为主,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时以保守的态度去计量,也就是在进行披露时抱以谨慎的态度,主要就是针对可能出现的损益情况,只承认可能出现损失,不承认可能出现的收益情况

而公允价值则与此不同要求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时依据当时的市场变化情况进行测算,如果市场价格出现变化则迅速改变企业的未实现损益

自上面论述可以得到两者在确定企业财务状况时出发点存在较大差别,依据公允价值观点得到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与历史成本计量对比,研究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负债状况时更加真实,由此得到的企业经营效益也和现实中的经济收益较为接近,而稳健性原则是计量会计实务中可能出现但还没有出现的损失、费用、收入等

在面对没有实现的收益和对资产负债进行计量时,两者的做法是不同的,会发生一定的冲突

因此假如计量过程中应用公允价值,则一定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稳健性

  二、公允价值影响会计信息稳健性的分析
  1、公允价值的计量会影响会计的稳健性
  依据准则活跃市场上的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也就是市场报价,一方面因为报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流动性、资金供求和投资者预期等,报价会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如果处于极端情况下则可能出现波动现象更为剧烈,这时会导致在公允价值条件下计量的会计信息也出现较大的波动

如果市场出现不正常的猛烈上涨或下跌时,那么在公允价值条件下计量的资产和损益情况也会出现增大或缩小情况

这种由于剧烈波动而带来的不确定收益,会使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大大下降

但依据会计稳健性原则企业面临不确定因素时,对资产和收益情况只能做到保守估计,要迅速确认可能出现的损失

  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要求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在估计企业还没有实现的收益时依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这种计量方法与会计稳健性要求不符,会计稳健性只承认可能出现的损失而不承认可能出现的收益

在新准则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后,公允价值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