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探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财务风险是经济活动中会计主体所面临的风险种类之一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使用财政资金,风险是否也会存在呢?从历年公布的审计署审计结果来看,无论是“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 还是“预算审计”,财务问题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收支、使用国有资产等方面,如何减少这些问题,以及降低或避免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财务风险管理值得研究和探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完善各种财务规章制度,提高资金绩效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管理,是当前政府在会计改革领域的主要目标,也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研究
    风险在管理中的含义包括多层意思:一是指结果出现偏差,产生与预期目标有偏离的现象,这主要指不利差异

二是指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由风险产生的这种损失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三是指对未来结果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是好的结果,也可能是坏的结果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不涉及盈利、负债、筹资等问题,它以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为目标,其非营利性决定了财务资源的依法使用和取得是其财务管理的重点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是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致使行政事业单位难以有效、合法地使用并获取财务资源,从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以及最大限度实现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目标的可能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一定区别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所显现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国家相继出台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但这也触及了某些个人或单位的利益,为了不给不法之徒有可趁之机,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控制显得十分重要,严格的会计风险控制可以有助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职权行使合规合法,提高管理效率,可以丰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理论,促进和健全财务管理学科体系

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目标定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目标定位,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加以研究和分析:
  (一)、财务风险管理原则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

为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防止重大财务风险产生,及时对风险进行处理,杜绝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活动中由于疏忽,而导致的重大财务风险,因此,在全体成员中应该树立风险意识,要求全员参与


    2、整体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预期回报水平、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整体考虑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权衡利弊,制定总揽全局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案


    3、效益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进行日常管理,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也应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益,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4、权责制衡原则

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需要在制度设计上进行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避免决策和执行“一人包办”的现象出现,以及由此引发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定位
  风险管理有明确的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总体目标是有效使用所获取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维持自身生存发展和实现其社会使命,它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和基本方向

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辩认实现既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1
     1、战略目标

满足社会公众服务的需求,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特殊使命


     2、运作目标

为确保预算资金的绩效目标,实现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应当高效地使用公共资源


     3、合规目标

为杜绝违规风险,应当合理合法完成法定预算,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4、报告目标

为保证报告的可靠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准确编制财务预算和决算报告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预算管理力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方面大多数都存在着某种漏洞,这些漏洞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