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报告而浅谈生态经济建设1 2017毕业论文下载

胡锦涛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诚然,经济与生态冲突的迹象比比皆是: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牧场退化,物种灭绝,资源紧缺……无不标志着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日益紧张

如果经济与生态不能相互协调,势必两败俱伤

之前经济的发展以能源的耗竭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负反馈制约经济的发展

恶性的循环最终也导致了经济的衰退,生态的恶化必须全面调整经济,使之与生态系统密切匹配

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只有经济与生态之间建立稳定和谐的关系,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的保障

1 生态系统与经济矛盾的现状
    1.1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我国人均耕地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全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1996到2006年,全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1230万亩,自国家大力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以来,每年净减少耕地也有500万亩之多

人均耕地面积已下降至0.8亩,耕地质量亦持续下降

    1.2水资源短缺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3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水体污染严重,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浪费惊人

致使全国六百多个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环渤海经济带以京津地区为代表尤为严重

1.3农业投入品利用率低
我国年化肥施用量达4600多万吨,农药用量130万吨

亩均化肥用量26.7千克,远超出国际社会倡导的亩均15千克的安全上限

农药和化肥有效利用率仅30%,且直接污染环境

1.4森林面积缩小
我国森林资源紧缺,森林总面积23.84亿亩,仅占世界的4.6%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不足世界总量的3%,森林覆盖率16.55%,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在建国初期拥有112亿立方米,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立方米仅够维持6年

1.5牧场退化
我国草场面积约3.53*108hm2,其中可利用的为3.1*108hm2,
长期以来,对草原资源采取自然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乱开滥垦加之虫害,鼠害,使草质劣化,草原退化;草场沙化,盐碱化面积日益增大,目前,我国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尚有继续扩展之势

2 构建生态工业
模拟生态系统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建设低投入,低能耗,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

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文化等手段规化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部分构成的工业链

2.1科学的产业布局
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而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用以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

考察掌握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的特有属性,研究设计最适宜最佳的生态经济模式

2.2治理工业废物
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三废”,根治泡、冒、滴、漏的情况

对废物的生产、收集、运输、储存、处置等全过程进行优化管理探索可行的办法从污染源减少废物的产生使整个工业的发展模式趋近于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

2.3推进技术改造
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更高级的节能环保技术,替代现有的高能耗设备,使维持经济运作与发展的动力源不再过分依靠化石能源,取而代之的是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以及来自于地球内部的地热能等清洁的能源

实现能源结构由“碳”能向“氢”能的转变

2.4倡导植树种草
以人工种植方式形成植物群落,用以吸收有毒有害的气体物质等,减少噪音污染,阻滞尘埃,调节气候,以达到改造工厂周围环境的目的

3 发展生态农业
    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经济学规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系统的工程方法,集约化的经营农业,发展生产,从而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帕累托最优

3.1立体种养
立体种植、养殖,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分,拓展生物生长空间,增加农产品数量,提高产出效益


3.2围垦增地
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