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中一些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 论文下载

任何一成不变的制度都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只有随时改进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暴露出来的不足,才能更好发挥其本身的价值。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我国财政部全面修订了医院会计制度,并在2012年起全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起来。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提升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现行会计制度大大改进了过去旧有制度,将会计制度的分类从过去的两类变为五类,过去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有两大部分,而现在则包括了净资产、负债、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部分。权责发生制是基础,使用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制度,清楚区分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二)体现了预算和财务两种信息
  新医院会计制度是一个兼顾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两方面内容的会计模式,不仅强调了医院服务的公益性,还增设了会计科目以适应国库收支。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的结合,以及


“待冲基金”的提出,实现了对医院资产的过程性管理。
  (三)增设新的会计科目
  新会计制度丰富和充实了旧有制度。增设了投资收益科目、长期和短期的项目投资科目以及相关折旧计提的科目,使得医院的每一项投资都在医院的监督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个改革使得医院会计制度进一步向企业会计制度靠近。
  (四)报表更加健全
  在报表体系方面,新医院会计制度学习和借鉴了企业报表体系,实现了报表体系的创新化,实际化。报表的内容涵盖了现金流量、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多个方面。
  二、医院新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能明确具体地处理医疗纠纷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度的加深,维权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当然,由此引发的纠纷也逐年上升中。医院每年在医疗纠纷事故中的开支也不可小觑,但是新制度仍然无法解决赔偿费用的相关问题,没有具体规定医疗赔偿项目是否通过“预计负债”项目进行核算。
  (二)成本核算方面的弊端
  一个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能够给医院的决策者提供帮助,解决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医院的平稳发展、健康发展。但新医院会计制度仍然无法做这一点,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不够健全,成本的观念没有得到落实。一个好的会计制度能够全面核算医院成本,能全方位的核算各项经济活动、控制成本,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率。
  (三)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合理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一个医院固定资产所占比例的大小反映着这个医院的规模,一般情况下,规模越大,比例也就越重。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保值增值。然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却不尽人意,对固有资产的考察还仅仅局限于数量方面,核算数据缺乏质量和使用的状况方面的相关数据,导致了准确度的低下、帐目和实际的不匹配。减值准备的缺乏更是增大了医院在市场经济变化中的风险。
  (四)医院会计队伍有待加强
  新制度在实施之前,医院并没有对熟悉旧制度的医院财务人员进行新制度培训,而新的会计制度又跟旧有制度有很大差别,财务人员不能很快熟悉新制度,在处理事务时由于不熟悉新制度、甚至排斥新制度,仍然在沿袭一些旧的会计制度,导致对新制度的认识迟迟得不到增强,
  三、医院新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增设医疗事故科目
  为了完善对医疗事故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做的是调解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另外,医院还应当增设“预计负债”科目,帮助降低医疗纠纷风险,帮助估计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
  (二)规范成本的核算
  医院应当进一步健全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实现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完善医疗服务的质量。一个健全的成本核算不仅要包括收入和支出,还应当包括成本预算的调整程序、编制程序、执行程序等,实现对成本的有效管理。此外,成本核算体系还应当确定好每一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鼓励医院职工控制成本,尽可能地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另外,一个完善的成本评价方法对于成本管理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笔者建议增设减值准备科目、“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所谓的累计折旧是用来反映固定资产价值转移情况的科目。期末累计折旧科目反映的是企业估计的固定资产已转移价值的金额。将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备抵项,可以反映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由此可见,“累计折旧”科目的设立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更能避免医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