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研究综述 论文下载

对于中国的大学来说,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平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我国当今大学,受传统“官”念影响,行政意识显得过于浓重。学校内部存在着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和学术权力表达不畅等问题,可以说行政权力之重与学术权力之轻是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也为中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即去行政化的道路。
一、中国大学不能承受行政权力之重
1.行政领导权力泛化
  大学内部行政权力泛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的行政领导干预了太多的学术问题,比如职称评定、新学院的设立、专业人员的引进等,在我国大学开哪门课,基本上都是行政领导决定;二是行政官员垄断了资源分配和学术评价。在大学有种中国特色的怪现象:评审团的专家组成员,大多是从学校最大的领导里挑,而不是看学术地位。我国当今大学,受传统“官”念影响,行政意识显得过于浓重。
2.官僚等级森严
根据学校一把手的行政级别,大学分为副部级、正厅级和副厅级。姑且不论学校众多的党政机构,一个学校分校、院、系三级,层层上级任命,多数大学,教师连选系主任的权力都没有。
3.教授争仕现象
  教授本应该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可以与任何一个层级的官员平视对话。但在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内,有的教授已变得唯唯诺诺,学会看眼色行事。曾有一位日本教授到中国高校访学时,遇到某高校中层干部公选,许多教授趋之若鹜,这让日本教授很不理解:“行政人员不应该是协调、提供服务的吗?教授的身份要高过他们,他们为什么要去争行政职务?”这是因为行政部门掌握了学校的机会和资源,纯粹从事教学的教授们缺乏影响力,对能否申请到资源缺乏确定性,一些教授争当处长,甚至科长。兼任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成为高校里的行政人员名利双收的一种典型方式。高校行政部门负责人常常挤占教师的职称名额。在学校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的教学,成果再多,想评上教授很难,而学校的书记院长一天课不用上,却轻而易举就能评上教授。”
  实际中看来,这一做法能帮助行政人员掌握双份的好处,例如掌握校内科研经费,自己给自己设置和批准课题,自己给自己验收成果。至于“小金库”、经费分拨中的权钱交易等,更是不一而足。当教师们也纷纷放下面子去争做官,大学就继“学术泡沫”之后膨胀出了新的“行政泡沫”。一些高校出现了教授去竞聘处长甚至副处长的情况,教师中对此有“校长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的形容。
4.行政与教学收入不对等
  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联合课题组在2012年开展了一项研究,从北京地区11所市属高校、7所部属院校回收的1647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等学校内行政人员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教学人员。同样具有教授职称,担任或兼任行政职务者2010年的年工资收入平均为13.6万元,比不担任行政职务者多2.4万元。同样具有副教授职称,担任或兼任行政职务者平均为10.1万元,比不担任行政职务者多2.5万元。
  而课题收入方面,担任行政职务者的课题收入是不担任者的2.2倍。这一收入随职阶提高也在不断上行,兼任处级职务教师的年收入也接近兼任科级职务者的2倍。
  另一面,高校教师的收入却略低于同级公务员水准。调查称,2010年北京市正教授的收入处于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正厅局级和副厅局级之间,副教授的收入处于正处级和副处级之间,但基本与副处级相同,讲师的收入既低于正科级也低于副科级,助教的收入则明显低于办事员。
  教师们耳闻目睹上述情形,自然不甘心放弃从行政职务中分一杯羹的机会。更何况,兼任行政职务后,工作量往往反而轻减。仍旧为钱、官和项目奔忙的教师们,则不得不以学术质量为代价。学术造假层出不穷,但却是情非得已。
5.评估检查妨碍学术自主
博士点、硕士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评审,没完没了的评估检查,将大学紧紧地绑在了行政检查的战车上动弹不得,教学评估工作行政主导的倾向性过强,导致很多大学为达标或评优而大量的弄虚作假。
二、学术权力对教师的限制
大学以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为己任,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所在,学术权力理应由掌握知识的学者和作为学者集体组织的学术组织来掌握。但是,在我国大学实际的学术权力运行过程中,学术权力的实际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研究综述 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