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毕节试验区城镇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毕节试验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速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建设工作的同时。“十一五”以来,城镇建设全面提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开拓了全区建国以来城镇建设投资的新局面。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45.53平方公里拓展到2010年的78.8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90(城市建成区87.04)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16.14%提高到2010年的26.18%,年均增长2.01个百分点,2012年达29.99%。到2015年规划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0%,新增城镇人口84万人,是全省各地区城镇化率增加最快的地区。截止到2010年,全区设市城市1个,县城7个,县城以下建制镇91个,初步形成了以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为中心,以重点镇为辐射源,以主要交通干线为辐射轴,以普通集镇为辐射点,以农村集贸市场为辐射面的城镇体系框架。毕节地区现有的城镇等级大致分四类:地区中心城市(毕节市)、县城(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和赫章县城)、重点镇(46个)和一般乡镇(198个)。
  从现状城镇的规模结构来看,全地区尚没有一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2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毕节市1个,其他7个县城的人口都是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其中,4.5万人口以下的重点镇约有46个,0.5万人口以下的一般乡镇有198个之多。由此可知,一是毕节地区现状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小,首位度不高。作为整个地区行署所在地的毕节市,现有发展规模太小,没有突出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各县城镇均衡发展,缺乏差异性。整个地区的县市差别不大,县城的规模较小,城镇发展过于均衡,没有突出各城镇的规模等级关系,城镇体系不清晰。三是小城镇分散布局,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现有的小城镇数量较多,人口规模偏小,城镇布局分散,不利于各种设施的配套供给和土地的集约利用。大部分城镇非农业人口分散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小集镇,主要是一些基层政府驻地和地方小集镇,人口少、规模小,功能单一,基础设施差,使城镇难以吸引企业投资和农民进城就业,从而制约了农村城镇化发展。这一长期形成的就地城镇化和低效均衡为主的城镇布局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现状,在战略层面制约着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毕节试验区发展后发赶超的跃升。
1.  提高对城镇化建设的认识
  部分领导把“城镇建设”等同于“城镇化”,在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实践中,存在着以“城镇建设”代替“城镇化”的倾向,把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具体建设项目的推进上,而对本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进行的城乡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尤其是对如何在制度和操作层面上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有些地方把城镇化看成主要是城镇人口增加,片面追求城镇化率的提高,忽视城镇化全面系统发展;有些地方一味强调做大、做美,而对如何做强、做优城市办法不多;一些城市追求建成区的快速扩张,不注重、也没有能力对老城区进行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给城市生活和环境留下隐患。
  2.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2012年我市城镇化率为29.99%,比全国的52.57%低22.58个百分点,比全省的36.5%低6.51个百分点。在中心城市建设方面,我市规划实施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将毕节市建设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但目前中心城市同城化建设和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多数铁路尚未开工建设,只有杭瑞高速公路建成投入使用,整个对外交通环境还未得到改善,极大影响了人流、物流的舒畅便捷,制约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县城对镇乡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了城乡之间的协调统筹发展。
  3.城镇建设资金不足
  近年来,虽然政府在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上有所增加,但投入的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大批铁路、高速公路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带来极大的资金投入,政府配套建设资金远远不够。
  4.产业发展缓慢
  毕节市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较低,我市已获批的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4个产业园区中,好项目落地建成投产还不多,均处于起步建设推进阶段,工业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还较低,工业经济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动力还未显现。
  5.城镇发展的体制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城乡分割户籍制度、过大的行政区划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城乡分割户籍制度的存在,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制约着城镇建设和城镇化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生态文明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与对策——以毕节试验区为例毕节试验区 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