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互动影响的关系,社会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高职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在技术、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分配与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为社会的长足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是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基础,专业结构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体现,也是社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更是高职院校持久健康发展的关键。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会在人才培养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办学层次等方面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区域特性。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充分利用区域经济的非均衡性,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建设特色专业,形成办学品牌,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在市场化的办学竞争中建立优势,使高职院校的“粗放型”办学模式逐渐向“集约型”转化,扭转其人才培养“以量取胜”的局面,真正实现人才“以质取胜”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必然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对区域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又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1]。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然而,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对人才的类型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结构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
  当今,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产业及经济结构随之快速改变,整个产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这必然直接影响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结构的调整,而作为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所需劳动力的主要输送者,高职院校也终将面临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任。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各种问题,例如:已有专业老化、专业分化过细;专业设置片面追求“高、大、全”,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走势以及市场对于人才的目标需求脱节;新增专业存在盲目性、随意性、跟风攀比现象;专业设置能上不能下,缺少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种状况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如何优化专业结构,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学理念,对现有专业要进行客观的分析审视,合理地调整分化过细以及设置重复的专业,减少、甚至停办暂时不急需的专业;强化各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专业学科上的知识关联,探寻促进专业发展与优化的契机,公平对待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使学校持续稳步地发展,已是必然的选择。
  二、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为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也为了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良性发展,在专业设置上就必须要紧贴市场需求,遵循以下原则。
  (一)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必须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走“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和服务地方”之路,进行科学预测与论证,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使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协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与学校性质、传统相适应的原则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性质、传统和发展定位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水利类专业是该校的特色专业。近年来,该校在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侧重在水利方面增设一些专业,加强了专业的集约性,增强了学校内部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形成了重点专业与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规模与效益兼顾的发展原则
  扩大办学规模是提高办学效益的途径之一,但办学规模与办学效益的关系取决于教育资源的配置。新增专业必须充分考虑教学资源能否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处理好规模与质量、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四)品牌专业重点发展的原则
  确保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长久发展的保障。龙头专业是地方高职院校的名牌,要想形成品牌专业的影响力,必须将专业的优化和调整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资源与技术发展起来的专业,这些将是打造品牌的动力之源。专业设置必须充分利用自身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扬长避短,针对特色行业的特殊需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区域经济视阈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策略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