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末,《东方早报》在自己的头版打出了这样一则征订广告——“纸媒未死,我们邀你读到地老天荒”。让人读后不禁唏嘘,十年前中国报业还处在那样一个黄金时期,但十年之后,我们却看到的是这样一则带着一丝沉重的征订广告。
  十年之间,互联网到底给纸媒带来了怎样的冲击,而又是哪些因素让纸媒的突围变得如此艰难,这是本文所希望探讨和研究的。
  1、纸媒们为什么要变革
  对于大多数由纸媒改制的传媒集团来说,仅仅从其财务报表上来看,现在还远没有到生死存亡的地步。一二线城市动辄价值几亿、十几亿的固定资产,虽然增速放缓但依旧为正的利润率,以及在政府支持下的业务整合,这让很多纸媒的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的。
  就像老师所说的一样,报纸的广告收入或许在减少,但是来自于其他业务的收入其实是在增长的,尤其是对于大众报业集团这样的地区性媒体而言,生存压力其实并不大。
  但问题在于,任何一个行业、一个公司所面临的最可怕的问题绝不是没有现在,而是看不到未来。我们很多的传媒集团的盈利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垄断性资源的占有,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最早上市的新华传媒,作为传媒集团,主要营收靠的却是垄断上海地区的中小学教材发行。尽管如此,其净资产收益率从09年之后也是一路下滑。
  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冲击从来不是大兵压境,而是用一种溶解的方式,将其传统业务整个产业链条打碎,从而完成再造。这并不是依靠政治力量所能解决的,政府可以让各地的报业集团整合最优质的资源,但是却不能阻挡技术带来的冲击。
  以《新民晚报》为例,2102年的收入是3.7亿左右,而其盈亏点则在3.2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线城市报业集团因而也更具有变革精神,但这种变革看上去多少有些无奈。
  过去十几年,都市类报纸的蓬勃发展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制度红利,而非商业创新,当现行的体制机制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时,这样的红利也就不复存在了。正如同千百年来的媒介技术发展史一样,信息革命带来的是信息的民主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上层建筑的变化。
  2、纸媒的变革探索
  如果说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Web1.0时代催生了中国传统媒体的第一次转型探索的话,那么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一轮技术浪潮则正在推动着纸媒们再一次进行变革探索。
  十几年前报业掀起的“内容上网热”在短时间内让大量新闻网站迅速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其中影响力最大、最具有探索精神的无疑是北京的千龙网和上海的东方网。但是时至今日,这两家网站也没能进入主流。只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民网无论是行业内的影响力,还是上市之后的业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而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旧看到了一批有创新意识的媒体人在顶着巨大的压力做着新的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就是浙报传媒了。
  作为浙江地区传媒业的整合者,浙报传媒11年借壳上市,成为了目前五家上市报业集团中业绩最好的一家(五家分别为新华传媒、博瑞传播、粤传媒、华闻传媒和浙报传媒),2012年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2%,全年每股收益有0.67元。浙报传媒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尚能做出变革,作为其掌舵人的高海浩确实值得敬佩。
  浙报传媒最大的动作无疑就是在12年以31.9亿元的“天价”收购了盛大旗下的两家游戏公司边锋和浩方。很多人都以为浙报花近32亿买来2亿用户,来为其媒体转型铺路,但是从一年以来浙报传媒的后续动作来看。这笔收购资本运作层面的价值其实大于其布局上的价值的,浙报显然还没有能力将这两个游戏平台背后的两亿用户和自己的媒体业务建立多么紧密的联系,至于将用户背后的数据用于内容和广告的精准投放,同样也还只是设想。
  而传媒梦工厂则更是让浙报传媒的边个思想变得清晰,那就是不单纯依靠媒体业务,而是通过天使投资和资本运作将业务扩展到整个文化产业。
  但是浙报传媒的探索也更多的是集中在资本运作上,对于纸媒最核心的媒体业务上的探索却乏善可陈。而近年来在纸媒业务上最成功的改革或许同样来自杭州,那就是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本地社区网站——19楼。
  9楼成功地利用了其纸媒资源,并且找出了一条现在看来有些超前但却非常接地气的盈利模式。
  但问题是,当前新媒体业务用户数量超过3000万的报社不超过五家,与目前全国都市报的数量相比,成功率不到1%。很小一部分纸媒的成功探索,并不能改变整个传统媒体行业所面临的问题,而其背后成功的背景也并非容易复制和移植的。 
  3、西方纸媒转型的探索与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论传统纸媒互联网时代的转型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