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型小城镇景观设计 2017毕业论文下载

1.文化型小城镇景观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小城镇景观设计是在进行小城镇建设之前,对小城镇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预先制定出方案、图样等。小城镇景观设计是小城镇建设的艺术,也是小城镇历史文化的衍射和小城镇自然生态的辐射,更是创造人们愉悦视觉的活动,追求愉悦视觉的形式的塑造过程。在小城镇景观设计中不仅要考虑美观,而且要考虑满足人们高层次的需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功能要求。因此,对于文化型小城镇景观设计而言,不仅要构建小城镇与现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模式,而且要使小城镇文化发展走可持续之路。

  文化型小城镇景观设计范围较广,除了建筑物内部空间不属于小城镇景观设计内容,其他的小城镇空间与物质实体均属于小城镇景观设计范畴,包括广场、街道,乃至单个建筑物的细部等等。文化型小城镇景观设计的对象主要涉及:与人们关系较为紧密、直接的景观。

  2.文化型小城镇景观设计的原则

  小城镇是一个经济、政治、生态、社会、文化的复合生态系统,也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结合的四维空间,因此,小城镇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绝不应仅仅局限于形体方面,小城镇景观的设计必须着眼形体承载着的社会、文化、美学等内涵。有鉴于此,文化型小城镇景观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小城镇不同于大中城市,它贴近自然,建筑规模较小,自然之美是每一个小城镇都可以发掘和利用的特色。或为山水小城镇,或为水乡小镇,或为海滨小城,其自然山水之美的特色是任何一个大中城市无可比肩的优势。因此保护与利用自然之美的生态性原则理应成为景观设计的首选。

  要实现生态性的景观设计原则,首先,在景观设计中,应大力保护文化型小城镇地方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能、热能、风能: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土地、自然资源,治理污染;保护地方自然生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次,在文化型小城镇景观设计中应善待自然,善于借自然美景,以自然景观资源为设计基础。当前国际上一种先进的景观设计思想就是将自然原野地作为公园,然后再巧妙点缀一些石凳、园林灯、步行小径、自行车道等人工设施,使之成为一处宜人的休闲好去处。在小城镇景观设计中务必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对地貌与水体进行合理的改造与利用,尽可能保持原生状态的自然环境。

  再次,要合理选择建筑装饰材料,提倡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绿色设计。营造健康良好的文化型小城镇生态景观。

  (2)整体性原则

  小城镇景观设计,只有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a.景观内涵的整体性

  景观的内涵是生态、文化、社会、心理,文化型小城镇景观的设计要兼顾经济、社会、文化、美学、生态以及人的心理等方面,不能有所偏颇。经济角度主要侧重成本——收益分析,要求景观的塑造尽可能节约空间与费用。社会角度是以人为中心,要求景观的塑造应当人性化并考虑人的私密性与公共性的统一,必须能达到尊重人、关心人以及陶冶人的目的。文化角度主要侧重意义层面,强调形体环境背后的意义的塑造。小城镇景观规划与设计只有通过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人口学等学科的分工合作,小城镇物质形态的建设与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发展规划等互相结合,小城镇景观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这样,传统的以物质形态为核心的小城镇景观设计,就必须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的综合规划与设计。而综合规划与设计的重点,不应再局限于物质环境建设,而应转向公共政策和社会经济等根本性问题。

  b.景观要素的整体性

  文化型小城镇景观设计还要兼顾要素与整体的关系。在小城镇中建筑、雕塑、标识、道路、广场,都是小城镇景观中的组成部分,而他们各自又独立成为小城镇景观中一个完整的整体。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小城镇景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下有无数子系统,再下有无数的子子系统……。每一部分都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关系到系统的整体效果,整体小城镇景观设计效果应当大于个体叠加之和。

  小城镇景观设计的整体性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因为只单纯突出单体形象,而忽视景观的整体效果。

  (3)动态性原则

  文化型小城镇的整体性、系统性要求小城镇景观设计必须坚持动态性原则。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活系统”,随时随地在演变、进化之中,小城镇系统也是如此。小城镇本身处于不断演进之中,在小城镇中,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不断耦合,并反映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