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现状
  1.对会计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都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仅仅只是业务流程电子化。有些财务人员甚至认为,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将产生财务信息的所有业务活动融为一体,由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发展成为事业单位的全面管理,由单位内部管理走向单位外部,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使事业单位管理走上无纸化的道路,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对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信息资源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信息资源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具体表现为:
  (1)计算机操作与财务软件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会计人员对计算机与财务软件不熟悉,上机操作能力差,致使数据的输入、输出出现差错;一些会计人员不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不按要求及时、按质按量备份会计档案,导致发生意外事件或人为错误时数据丢失或系统被破坏。
  (2)配套制度、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尚待完善
  我国财政部早在1994年相继颁布《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文件,但由于规章的级别和执法力度不够,致使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根本就不知道法规的具体内容,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监管条例和专门的监管部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尚待完善。例如一个事业单位的各个科室部门分别采用不同的会计信息语言进行会计核算,由此基础汇总的数据必将因为失去可比性、真实性而导致失效。另外,由于会计信息的运用非标准化、自动化,使会计信息获得的充分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可比性上都比较差,影响了事业单位对自身财务状况的评价,影响事业单位计划决策和控制。
  (3)内部控制流程不科学
  会计信息系统覆盖事业单位运行的所有领域,是集中统一的系统,其功能的实现要求事业单位对原有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工作流程进行重新安排,以一种全新的完整的方式运转起来。而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依然停留在以职能结构为基础,流程被肢解成碎片分布于各职能部门的框架。
  3.信息资源不共享,


网络化程度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彼此之间无法联网,与财政、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网也尚需完善。建立一套服务于企业,惠及全社会的财务信息传输网络,提高数据发布的及时性,节约中转成本,成为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4.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紧缺
  会计信息化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目前,很多单位的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不多,大多数除了能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之外,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机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更谈不上对财务软件的维护与开发。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计算机维护人员又大多对财务知识不甚了解,不能把计算机知识和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
  
  二、推进事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1.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层应该对会计信息化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并且要大力支持,亲自参与;其次,事业单位相关人员都必须对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意识,交流意见、普及知识、推广经验,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
  2.扎实做好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
  从本单位具体情况出发,遵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充分考虑单位的变化和发展,建立规范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建立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分工科学,责任明确。各岗位都得到一定的授权,并用密码控制,防止非法操作,越权操作。各岗位人员互相制约,及时发现错误,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潮等工作。会计档案双重备份,分处分人保管,以防意外事件导致整体资料系统的毁灭与不可恢复。定期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介质的破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严格会计档案的借阅权限和借阅手续。存放在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要做杀毒处理,防止感染病毒。扎实做好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做到准确、客观、及时,为会计信息化的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