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特点  1.就业岗位新增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众所周知,新常态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就业增长的重要前提,想要产生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当我们经济增长速度降为中高速时,我们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能否保持对应的增长,也就存在不确定性。当前高校仍缺乏对社会实践的重视,就业技能培训有待加强。当前高校教育在认识上仍存在一些误区,重理论轻实践,仍然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社会实践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或陷于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疏于对大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技能的培养。
  2.鼓励和支持创业是新常态下的就业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依然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出台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在学业上、资金上予以支持。与此同时,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也随之变化,在结构方面,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的用人需求有所上升,国家对小微企业实施减免营业税的政策,鼓励小微企业接纳高校毕业生。长期困创业者的融资难问题有望迎来新的曙光,困扰创业的头号问题——融资难的问题有望破解。这些都是创业创新的良性土壤。
  3.技术性失业将成为一个新常态。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技能不能适应现代化技术要求的工作而在生产过程中被淘汰的现象。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部分高校往往容易忽视市场需求,自身教育目标不明确,久而久之,导致学校设置的专业、开设的课程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致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社会脱节,不能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就业岗位,不能将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虽然学校培养出一批一批大学生,但仍然无可避免地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用工荒”,大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后抱怨“学非所用”的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二、应对措施
  构建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体系
  新常态下的就业形势对目前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切实做好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学校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专业,有侧重地安排不同的课程模块,逐步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整体的职业发展就业指导课程。第一,新生新入学时学校就有针对性地开展始业教育,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规划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大学一年级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以后的职业认知和自我探索等初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让学生进校之后就树立职业规划的意识,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个清晰的规划。第二,针对大学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重点开展就业能力和技能培训知识等课程,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客观地进行自我定位,还可以和社会企业合作,让学生利用暑期或其他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开拓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对将来职业生涯作出决策的能力。第三,对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学校可以着重开展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并指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制作求职简历等,使学生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学生创业要不断扩充高校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优化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制约学生创业教育的首要因素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因此,学校组建和培训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非常重要。学校可以在高校经济管理、就业指导老师中选择合适的人员,也可以外聘各行业的精英人员担任创业教育的教师,然后对教师进行特色培训,使之了解有关创业教育的教学知识。最后,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创业教育的研讨会,让老师们可以互相交流创业经验,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教学水平,满足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3.坚持“以企业为依托”“以学生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目前,高职学院有很多,同类院校也不少,相同的专业比比皆是,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竞争很大,如何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是每个学校必须反思的重要问题。只有学校进行特色教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