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旅游产业的影响。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以酒店管理内容为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与水平。个别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不够合理,导致不少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观念不强,毕业之后的就业率较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专业教学新突破,成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如下。首先,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双师型教师较少。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对酒店管理行业深刻而整体的认识。许多教师都没有酒店具体岗位和酒店业务实践经历,在讲解理论知识过程中无法给学生讲授实践体验。其次,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当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学生仅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一般是实习生或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去酒店实习,不仅时间较短,且实践模式和内容单一,学生很难系统而全面地掌握酒店管理的工作技巧与方法。再次,专业素质培养不到位,大部分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缺少专业素养教学。酒店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情商和职业素质要求较高,但不少高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时,往往忽视对他们专业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服务意识淡薄,职业素养低下。
  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1.改革课程体系,体现专业特色。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高校应结合具体专业改革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特色。当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拓展课与综合运用课。以本科为例,酒店管理专业在大一和大二的教学中,学生主要学习基础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真正的专业课程从大三才开始学习,实习则安排在大三期间。但在这一期间,学生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掌握的并不完善,实习效果不佳,而且时间较短。因此,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时,应运用新的实习模式,将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时间增加至半年。与此同时,在课程体系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酒店管理实践。
  2.增强服务意识,调整课程设置。酒店管理是一种服务行业,它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理念要求较高。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突出酒店管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创新培养方式。因此,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学校应格外关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明确酒店管理的服务理念,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多门必修课程,包括服务管理、酒店英语、酒店经营规划、客房与前台管理、餐饮管理和酒店管理概念等。同时,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还需加入部分选修课程,诸如危机管理、中外餐饮文化、食品营养与安全控制、康乐管理、酒店设计与规划、酒店物业管理和社交礼仪等。通过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管理专业知识,增强其服务意识,并引领他们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为人才进一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专业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时,需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可构建课程实习、酒店模拟管理、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体系,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践训练基地来实现,并逐步加强高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高校与酒店企业的交流合作,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还能了解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同时,从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到毕业实习,教师应要求整体学生均在实习基地进行,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实际酒店管理能力,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另外,高校应组织学生参加酒店职业经理人和四、六级英语等级证书的考试,通过与酒店企业的合作,培养出理论知识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结语
  在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鉴于此,高校应与时代接轨,明确酒店管理行业的人才需求,改革课程体系,体现专业特色,培养学生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探索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