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处于清朝末期的中国,其货币市场非常混乱。虽然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关注货币改革,但是由于北京政府中央政权的虚弱,财政步履维艰以及国内各方军阀之间冲突不断,则使改革未能得到圆满实现。在实际生活中,新式银元本位虽然渐渐取代了银两本位制,但是,市场银元的种类仍然很多,并且价格不能统一,与此同时,外国银元形式虽减少,却犹占主导位置。除此之外,国内各型银行对纸币的发行杂乱无章,使市场与制度改革处在不断的变动当中。当然,其中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已经被政府重新定义,可是他们并没有承担起多少中央银行的职能,在货币发行方面尤为无助。
  从清末延续到民国的混乱的金融制度,也在时刻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国民政府迫切需要对金融制度进行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废两改元或者发行银元等。这些措施有的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不仅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起到了安定社会的作用,从而得到延续;有的措施则脱离时代的步伐,由于其阻碍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甚至导致衰退,最终则被废除。
二、金融制度改革措施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废两改元、发行法币、发行关金券、发行金圆券和发行银元券。
(一)统一货币
  1.发行银元
  在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为了提速对金融的控制并且加大政府的统治力量,国民政府采取了币制改革。此次的改革要求用法币取代银元,并且明令法币是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的货币形式而存在的。由于国家处于抗日战争初期,为了让社会各界适应战士需要,国民政府提倡一些企业进行内迁,并且对于那些自愿内迁的民族工业,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贷款和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同时还会强制那些个别对后方发展经济起重要作用的企业进行内迁。可是,正如历史记载,在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虽然曾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但是其并未实现这一承诺,在此基础上,我国的民族工业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协助发展。经过一系列问题的积累,抗战胜利后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在国民政府统治的地区内,人们可见通货膨涨的恶循环发展,更是我们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状态。
  2.发行金圆券、银元券
  随着法币的败落,国民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在南京宣布用金圆券代替法币。在推行金圆券的过程中,虽然国民政府采取了限价政策,但是,在仅仅九个月的时间内,金圆券重蹈覆辙,变得一文不值,如同废纸。
  同样为了改善经济现状,于1949年2月,国民政府又使用了银元券的形式,但是,结果跟前者一样——“不得善终”。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期间,四大家族(蒋、宋、孔以及陈)靠手握的官僚资本把持着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形成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这种形势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国民政府的灭亡。
(二)发行纸币
  国民政府时期,在中国内部发行纸币的银行很多,而且发行的纸币也不一定统一一致。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对于此种现象,要做到将纸币的发行权归到中央银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针对银行多、纸币种类多、不统一这种现象,国民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根据纸币的印发机制的不同,国民政府相对应的实施不一样的政策;为了将纸币的发行权逐渐统一到一起,政府依据法律的力量将中央银行的纸币发行权法定于一定的职权可用范围内;面对中央银行以外的纸币发行权的问题,对于那些具备发行纸币条件的银行,要对他们的数额以及相对应的准备进行监控,而对于那些不符合条件的银行,政府将取消他们的发行权;对于传统留下来的钱庄等,则严格监管,不得发行纸币。在经历了一系列对纸币发行权的整理之后,这为以后中央银行把持纸币的发行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废两改元
  国民政府时期,在社会中存在着各种金属货币以及各种纸币,这就导致我国的货币制度非常混乱,从而促使了废两改元措施的产生。
  在1928年,面对货币制度改革的刻不容缓,国民政府认为应该尽快实施废两改元。在这期间,此决定得到新式银行的一致赞同,但是传统钱庄等机构就艰绝反对。由于我国币制混乱的现状,于1933年3月10日国民政府为了统一银币,从而为银本位打下基础,就先在上海实施废两改元的政策。在上海实施过后,为了在全国实现币制统一,并借此来稳固我国金融,于是,在1933年4月6日,全国开始实行废两改元。
  对于废两改元,其应该是中国近代史上币制现代化的标志。在废两改元前后,货币统一问题以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论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制度改革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