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是不争的事实,其具体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小、比重低


市场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内部结构不优化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协调,对外开放不充分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扶持不充分

目前,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在我省缺乏完整配套的体系,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应包含:准入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等等


第二,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支撑不强大

吉林省共有城镇服务业技术人员62.9万人,但生产性服务业中技术人员却只有12.5万人

吉林省信息传输业以及金融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江苏的二分之一,广东的三分之一

此外精通国外市场以及国外法律的开放型、国际型专业服务业人才十分紧缺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吉林省相对集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园区资源共享水平不高,全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公共服务作用较弱,阻碍了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合理集聚资源要素,限制了集约发展水平的提升


第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程度不充足

“两业”互动发展程度低,从社会分工角度讲,不利于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的深化,限制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从价值链角度讲,企业价值链的中游是制造业,其与企业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即生产性服务业,彼此互动的不足,不利于“两业”价值链整合,促进共同发展

第五,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壁垒森严,森严的行业壁垒包括行业垄断、政策约束、体制障碍等,它一方面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中民营资本的参与,造成了经营主体的单一化;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不充分、缺乏竞争机制等等

二、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的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决定其发展滞后必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不利影响,具体到吉林省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制约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依赖生产性服务业将其非核心的价值环节剥离,降低经营成本,加强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等

吉林省滞后的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相对落后的信息与科技服务业阻碍了制造业核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二,制约制造业价值链的整合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企业经营的上游和下游,它与作为价值链中游的制造业必须形成有效的互动整合,这有利于形成“两业”协同升级的良性态势

吉林省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但发展滞后的生产性服务业制约了价值链的整合进程
第三,制约制造业集群效应的形成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通过集群发展,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

省内生产性服务业条块分割、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将制约制造业集群效应的形成

同时,省内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不合理也会制约制造业区域发展的平衡性


第四,制约制造业对外开放的推进

生产性服务业中品牌营销、会展业等都有利于制造业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升国内和国际竞争力

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推进吉林省制造业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开放,培育吉林省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省内滞后的生产性服务业必将阻碍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进程

三、加快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第一,构建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上游、中游、下游的价值链互动融合机制

企业竞争逐渐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向价值链竞争转化,最终将演化为跨价值链的竞争,要改变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条块分割、壁垒分明的劣势,就必须要构建“两业”价值链互动融合机制

首先,技术创新是价值链互动融合机制的内在动因

因而我省要着力引进高层次服务业专业人才,增加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科研投入,打牢吉林省技术创新的基础

其次,规制放松是价值链互动融合机制的外在动力

目前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在在准入、经营、定价等方面都受到较多规制,多重规制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因而必须要合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范围,努力形成多种所有制平等准入、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二,构建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支柱制造业、优势制造业、弱势制造业的互动协调机制

企业协同由最初的企业内部协同转向企业外部协同,由产业内部协同转向多个产业协同

因而必须要构建“两业”互动协调机制,增强“两业”发展的平衡性与协调性

吉林省的支柱制造业是汽车制造业、化工制造业,支柱制造业应继续做大做强,带动上、下游生产性服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