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职场数十年,最让李少加百思不解的问题是:

我们国人明明那么精明、好学,对各种知识、工具掌握的炉火纯青,谈起各类技术、概念头头是道。

然而,面临现实问题时,却只懂得寻求“拿来即用”的套路,一旦找不到“套路”,或者没有可供模仿、借鉴的经验,整个人就懵逼了。

这个“思考力停滞”的情况间接导致了各种盲目模仿、抄袭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个人炒股赚到了,大家跟着蜂拥而上;

一家面馆赚钱了,周边马上就会开第二家、第三家;

咪蒙火了,马上就众多人模仿它的标题、套路;

每当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了:从团购、打车、单车、知识付费,马上就一堆跟风的;

互联网有多少产品经理、老板面对用户需求的第一反应不是尝试去理解,而是“看下别人怎么做”?

……

换句话说,为何我们明明那么聪明、知识渊博、系统,然而一旦需要处理现实问题时,大脑却仿佛充溢着浓稠的糖浆,运转起来步履艰难,思考能力近乎停滞,以致只能寻求模仿、借鉴?

我们缴了那么多学费、耗费海量精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最终弃之不用,着实痛惜。

尤其是,社会上最有价值、最体现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往往都是全新、复杂、没有可借鉴的历史经验的,需要我们开启思考力,但这偏偏却是我们最为缺失的一项能力。

那么,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又当如何直达问题的核心,进而在遇到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时,能够将之转化成大脑能够快速采取精准行动的事项,而不至于没有了可借鉴的方法就手足无措?

一、思考力缺失根源:教育的思维固化、中文语言的模式缺陷

导致人们“不会思考”的外因之一在于学校教育的结构化缺陷,仅仅培养了学生“认知及应用(公式)”的能力,忽视了洞察、思辨、建模能力的培养。

但如果把当今广泛存在“思考力低下”的屎盆子全扣在教育头上未免过分。

事实上只要能够遇到一些有想法的老师、长辈或者看过一些有水平的课外书籍、甚至发人深省的影视故事,都能够启示我们打破“思维固化”牢笼。

其实,在不少地方,国内教育甚至比发达国家略胜一筹。

那么,是否存在一些更本质、底层的问题?

前阵子看的一篇有关“中文语言神经演化研究”的科研文章给了李少加很大的启示:

以中文为母语的婴孩,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所构建的脑力结构及神经运作有别于其他“非图像化”语言(例如英文)。而母语对大脑的塑造约在4岁左右成型,对人的思维模式影响终生……

这个研究极为复杂,李少加直接说结论:

造成的后果,简单来说,母语为中文成长的人,其思维模式更为复杂、多层次、抽象、无标准、个人化严重……

换句话说,中文是一种绝佳的“感性艺术语言”,总是能给想象力留下丰韵的余地,用于诗词歌赋那是响当当无可匹敌。

比如当我们读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不同的人脑海中会勾勒出他本人最认可的,一幅饱含感情的唯美画面,意象万千……

但你哪怕翻译成英文让特朗普、希拉里来读,他们是无论如何无法理解的,充其量也就联想到:

假如把人脑视作计算器,中文就是一种「功能过于强大、占据内存大」的软件,一旦运作起来,就会导致剩余的CPU、内存均不够用,就跟一部没有显卡的过时电脑打开Photoshop编辑一幅海报图片那般卡顿……

因此,中文双刃剑的另一面即是:

极大的削弱了抽象概念能力,比如归纳、分类、客观辩证、逻辑演绎、创造等等高阶思维。

而这些抽象概念能力都是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想思维模式。

这很大程度上解释了:

为何很多人其实压根不怎么会思考(不是不能,而是不会);

为何现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

为何春秋百家中对抽象性思维要求比较高的墨家毫无市场;

为何国内学生普遍对哲学问题兴致阑珊;

为何国人普遍存在主观感性、无标准、重血缘、非对即错、模仿抄袭、不善思辨的性格特征……

而同样是华裔基因为主的新加坡(官方语言为英语),人们的思维模式却截然不同。

这,或许才是导致我们缺失现实思考力的根源。

需要郑重声明的是,本文绝非批评或吐槽,而是以成熟理性不偏不倚的态度客观的分析问题的根源,进而找到治根之道。

那么,我们是否能够突破先天性不足,重新弥补高阶思维能力缺失的一课,进而彻底唤醒大脑思考力么?

答案是肯定的。

二、大脑需要比自然语言更为高效的思考语言

我们都知道,绝大部分学科都有它特定的语言,比如:

计算机有二进制语言,比如数字5在计算机看来是“101”;

物理有物理语言,比如E=mc2;

逻辑学有逻辑用语,比如 n ∈ N(n2 n);

化学有化学语,比如H O (l)、Na CO (aq)

……

那么这些专业语言是为了忽悠老百姓装逼而存在么?

我们是否一定要用这些专用语呢?

当然不是,就拿数学来说,如果你喜欢用中文进行算术运算,比如

三千六百二十六减去一千九百八十八等于多少……也无妨啊。

专用语言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高效、节省精力开销、使大脑能「专注思考核心问题」。

不信你可以试下:别将上述中文计算转化成阿拉伯数字,心算下,是否发觉大脑跑起来像下班高峰期的汽车一样龟速?

是的,同样的道理,其实如果我们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思考力”当做一种「专业」,那如果我们想要极大的提升思考力,就必须为大脑重构一种“思考专用语言”。

可能么?理论上可行。但这需要高度多元的思维建模以及无数的实验检测,好吧,至少,李少加做不到。

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折中方案却是可以获得的:

那就是,「顺应」大脑的「运作模式」,通过一套高效的思考框架,将现实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抽象、转化成一种可以轻松调用大脑知识、技能的「应用题」。

这便是各位能够从本文中收获的全新思考力。居家旅行之必备,升职赚钱一专属。

那么,这套高效思考框架长什么样呢?

它由三个步骤构成:

从问题表象中锁定本质目标

用精准无歧义的词语将目标指令传达给大脑

识别目标参与者、逆推出主要障碍,推导出关键执行项(可直接调用大脑能力)

步骤一:顺藤摸瓜从问题表象中锁定本质目标

爱因斯坦曾说,“当我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会花95%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然后再用5%的时间去解决问题。”

然而,当我们接手一个工作任务(问题)或者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时候,有多少人的第一反应是:

“以前怎么做?”

“别人怎么做?”

“领导(专家)让我们怎么做”

如果上述都给不到答案的话……恕我冒昧直说,有多少内心是在重复“怎么办怎么办……”

却从来不去独立分析、冷静思考,进而放弃与生俱来的强大思考能力的?

别忘了,我们高级智力的发育,其实是凭着“狩猎猎物”(一个清晰实体目标)而进化过来的。

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像祖先专注狩猎一般,给大脑下达一个“专一目标的清晰指令”才能找到开启大脑思考的钥匙。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面试技巧]为何你很擅长解题,却从未学会解决问题?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