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就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时至今日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而在2001年的12月份,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为我国在国际经济交易中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也象征着我国在国际经济交易中终于占得一席之地,而我国为了进一步加大进出口力度,实行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如今我国的世界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汇率也在不断的变化,近几年来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1]。那么,国家货币汇率的提升能为国家出口贸易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具体讨论如下。 一、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进出口贸易的概念
进出口贸易又被称为国际贸易,是指国家间或地区间进行的商品或劳务方面的交换,而当国家之间发生贸易关系,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进口和出口贸易,因此被称为进出口贸易。而对于贸易总额的计算方式就是将该国或该地区固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度和出口额度进行相加,以此得出贸易总额。在国家上一般用美元来作为进出口贸易额度的单位。如果一个国家在固定时期内进口额度要大于出口额度,则该国出现贸易逆差情况,反之则出现贸易顺差情况。如果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由逆差转变为顺差,则视为该国的国际贸易得到了提高,反之则出现了恶化的情况[2]。一般情况下,贸易顺差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增长,能够为国内各大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一般情况下,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初级产品,另一类是工业制品。发达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一般出口工业制品,进口初级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则是进口工业制品,出口初级产品。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发展中国家转型的阶段,出口贸易主体仍然为初级产品,而进口主体大部分是工业制品,这也是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渐升高的原因。国内高新科技产品发展速度较国际缓慢,不得不从外国来引进高科技产品。
(二)汇率变动对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
在国际对位出口贸易中,汇率的变动可能为国家带来两类影响,一类是短期影响,而另一类是长期影响。汇率变动对国家对外出口贸易造成影响的原因是由于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对国家贸易收支造成而来间接的影响。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如果本国货币贬值,则对国外的进口来说是一个相对较好情况,其导致商品对外相对价值下降,这样有助于国家商品出口销售,而不利于国家进行进口贸易。如果本国的货币升值,则其出口价格就会上升,也就会导致出口情况受阻,而进口贸易则会增加。在判断本国货币汇率变动对本国进出口贸易造成影响时,不能仅仅考虑货币的对外价值,还需要考虑货币在本国内的价值是否有变动,这关系到国家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幅度。例如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如果国内货币价值下降,则其造成的出口贸易变化幅度要大于货币国内价值不变的情况。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近几年来的汇率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状态,这也就使得我国在出口贸易上的竞争力有所下降,这也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经济体对我国发展的一种遏制手段,其容易造成我国贸易逆差,并不利于我国的贸易发展。
我国的汇率改革制度到目前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93年,其经历了汇率的双轨制向多重汇率并存制的转变[3]。在双轨制时期,人民币汇率是1美元=2.8人民币,并于其后贬值到2.79人民币,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我国的出口贸易,对于当时我国经济面貌的改善没有好处,违背了改革开放的意愿。而在取消双轨制,改为多重汇率浮动制之后,虽然改善了我国贸易逆差的情况,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贸易收支的额度。因此便有了第二个时期,其是从1994年至今,采用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汇率改革制。从1994年之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对稳定,仅有小幅上升;而到了2005年开始迅速上升,但对我国的贸易不但没有坏的影响,还加大了贸易顺差值,这一点与传统理论相违背;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贸易顺差额度才有所下降。
时至今日,人民币的汇率正处在上浮阶段,1美元=6.1240人民币,2013年人民币全年增幅3%,较2012年增加了3倍,而2014年人民币还是处在上浮阶段,这也就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4]。根据海关部门的相关统计显示,截止2014年6月,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2.4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了0.9%。其中出口贸易总额为6.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而进口贸易总额为5.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0.6%;而贸易顺差总额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