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规范化发展思路探析 2017毕业论文下载

作为我国极具特色的社会公共组织,事业单位最初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构建起来的,一直以来,都延续着党政机关的传统管理模式,对于新进人员而言,采用的是国家统一分配、调配、吸收、录用等方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人事管理方式满足当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这种选人、用人方式开始显现出诸多弊端,自此,国家开始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必须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规范化发展。  一、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现状分析
  当前,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推动人员公开招聘的规范化发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1.招聘分类方式不规范。对于岗位类别来看,当前在事业单位的岗位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专业技术、管理、工勤三大类岗位,这种分类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同当前在岗人员管理体系的无缝对接,但是,难以对各类别工作任务进行细分,也很难体现专业知识、技能等相关要求,在人才选拔方面,最终的评价结果难以满足针对性强这一要求。专业技术岗位招聘占多数,但地区部门对于如何更好地把握、细分各行业特点,满足岗位的专业化需求,仍存在很多问题,即在选择分类方式方面过于僵化。
  2.实施过程操作性差。由于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所涉及到的职能部门、行业部门、考评服务部门众多,而且招录单位多且分散,管理关系多元化,难以组织、协调,导致公共资源配备难度增大。例如,多数事业单位对组织实施模式进行统一化管理,也能确保招聘工作实施过程的公平、公正性,但行业特点、专项技能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导致实施过程操作性差,难以实现管理职能的明确、合理分工,致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缺乏科学规划,争权、扯皮情况屡屡发生。不仅如此,招聘组织方式实施中也存在成本高、管理难度大、考试资源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招聘效率低下。
  3.招聘考试内容、方式缺乏足够的针对性。由于事业单位行业、岗位、专业需求的差异性,要求事业单位在招聘中必须采取差异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对于艺术专业人员而言,多采用表演进行测评,牙医则需要采用情景模拟方式进行考试,财会人员需笔试测评,高层次科研工作者需要采用综合知识考试、能力评估、履历分析等多种考评方式。但多数事业单位并未依据差异性选择不同的考试方法,导致所选拔人才缺乏足够的针对性。
  二、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的规范化发展思路分析
  对于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工作而言,必须坚持“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等原则。同时,结合公开招聘工作实践,重点从如下方面着手,促进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逐步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1.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用人制度之一,要求其必须同其他管理制度相互补充,促进事业单位的分类、设置、制度推行、编制、人员管理等各种制度规范、完善,切忌将公开招聘这一制度孤立起来。同时,必须全面推进公开招聘的规范化建设,重点结合工作实践,完善招聘所需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使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障招聘起点、程序的公平、公正性,为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应注重全面推动公开招聘配套制度的建设,完善管理法规,确保公开招聘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尽快构建公开招聘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公开招聘工作的法制化。
  2.制订完善的公开招聘计划。事业单位应尽快制订完善的公开招聘计划,实现起点的公平、公正,达到“为用而招,考用一致”的目标,促进当前人员编制管理的创新,避免“同工不同酬”情况出现,促进政府管理与单位用人权利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人事相宜”。此外,应合理设置岗位资格条件,依据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岗位,采用面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明确岗位的类型、职责、任务等,对用人计划加以确定。同时,科学安排招聘时间,要求各地区人事部门加强沟通,针对招聘时间加以总调度,最大化地减少应聘所需成本。
  3.创新人才测评模式。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法、人才测评技术科学与否,关系着招聘过程是否有序开展,招聘结果是否可靠。因此,必须注重对人才测评模式加以创新。一方面,应以岗位为基础,开展分类分级考试,转变传统照搬公务员测评的模式,应结合事业单位三大类岗位人员素质要求,以能力为基本导向,构建新进人员测评框架体系,开展分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