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生源的不断萎缩,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传达到学生的面前,学生的学习模式和高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教育竞争的新环境和新变化,规模的不断扩展已经不可能维持民办本科学校的持续性发展。因此,民办本科学校应在保持已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自己的定位与发展,并进行实施的改革与创新。 一、调整战略,形成特色
(一)调整战略规划
民办本科学校之所以有竞争优势就在于其能较好地对市场各要素进行整合。因此,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当中,只有那些具备超强市场适应性并能提供多样选择性的民办本科学校才有可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而生存下来。
现在大多数的民办高等学校,是把握了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国家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的这一重大机遇,依靠传销式的招生和粗放式的教学,发展并壮大起来的。但高等教育生源不断萎缩,加之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民办本科学校需要从满足于暂时的规模效益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转变,这就需要人们正视现在的生存与竞争环境,重新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
(二)形成竞争特色
目前,中国民办本科学校大多数还在从规模扩展向规范发展转变,尚未进入到学校战略的转型。很多升本后的民办高校一边为适应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大谈职业教育,一边又盲目模仿公办本科学校的精英教育模式,大量引进高职称老师、大搞科研、力争硕士点、博士点;既没有开展真正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也没有做到专业基础扎实的学术型本科教育。以上无论在哪一方面要做出优势、做出特色都要有大量资源的投入,而一个学校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更是如此,要想面面俱到基本不可能。
一个成熟的市场必然存在多种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同样,在教育服务市场也需要多种服务产品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如美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就呈现出这样一种多样化的状态。其既包括如耶鲁、哈佛等从事精英教育的研究型大学、又有像凤凰城大学等主张以本科层次为主,集中培养社会职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应用型大学。对于刚升为本科的民办学校而言要做到像211、985等重点公办本科院校的科研水平,达到其精英教育的水平,在短期内是较难实现的,甚至有可能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就已经被市场淘汰。而民办学校相对公办院校具有相对丰富的企业资源和更为灵活的机制优势,所以,新升格的民办本科学院可以学习美国的凤凰城大学以开放性的课程和灵活的教育服务来赢得市场,即通过输送受过最新专业培训且拥有良好技能的高素质员工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关系,以在吸引生源与服务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国内,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代表的少数民办本科已经开始实施这种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民办本科学校应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二、深化改革,强化内涵
以组织文化、教学模式与方法为核心的内涵挖掘和建设,是保证一所本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组织文化建设
民办本科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从更深层次思考学校的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独特气质。
1.社区与社区文化建设。现在很多企业需求的是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的一个特点就是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基础性认知以及知识;另外,国家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往往一个创新项目或创业项目都需要多专业多学科的人员参与。这些都需要有学生之间的跨学科学习、培养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而现在很多学校的行政班级与学院集中的宿舍管理并不利于学生之间跨学科活动的开展。所以,可以考虑对学生住宿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混编,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既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扩展又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通过生活中的熟知,到需要跨专业合作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合作(创新创业)伙伴。
2.专业学习社团文化建设。专业学习社团是指为促进专业学习以及为专业实践或专业学习配套而建立的一种学生社团,它是一个提升学生专业认知与实践专业技术知识,发挥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业合作的有效平台。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专业学习社团还可以有效带动整个学风的建设。
(二)教学改革
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