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受经济条件、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很可能引发社会问题,不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
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1.就业压力大
由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知,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00万,其中博士生0.7%、硕士生8.4%、本科生60.7%、专科达到30.2%,无论从就业人数,还是学历水平上,高职生几乎没有竞争优势,尤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而言,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
2.就业成本高
调查发现,尽管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网络选择就业单位,但是很多用人企业需经过多轮面试,最后才确定是否录用,而且部分单位集中在南方沿海地区,学生参加面试需自己承担餐饮费、交通费以及住宿费,就业成本的提高进一步增加了其寻找就业机会的难度
3.理想岗位少
工资待遇、福利及发展前景是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通常由于生活压力大,经常会在求学期间会从事兼职或者勤工俭学岗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成绩,知识文化水平的掌握处于劣势,因此,很难找到理想工作岗位
二、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是制约其顺利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调查发现,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不仅理论知识水平低,而且专业能力较差,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较大脱节,导致其四处碰壁不能及时就业
2.内心期望过高
高职院校经济困难毕业生内心期望过高,总想找一个工作轻松、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
往往在与用人单位商谈时,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用人单位无法接受的条件,结果未被录用
同时,部分学生认为到生产一线工作,有损自己大学生的身份,拒绝为其提供基层岗位的用人单位,结果使自己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3.工作不踏实
高职院校家庭困难毕业生受生活和自卑心理压力影响,不能及时提高自身能力,尤其存在攀比心理,认为工作岗位没有其他同学的好,思想出现波动而频繁跳槽,结果虽毕业多年仍有较多毕业生的没能长期稳定就业
三、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对策
由上文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不顺利受很多因素影响,应引起学校、社会以及毕业生自身重视,寻找相关对策,以确保顺利就业
1.提升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用人单位决定是否录用毕业生所考虑的重点内容,因此,毕业生应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认真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尤其在上实践课时,应积极动手、善于思考,提高自身理论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利用暑假到用人单位实习,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以用人单位人才录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累一线工作经验,缩短就业时在用人单位的适应期,及时适应用人单位相关岗位要求
2.给予政策扶持
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给予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政策扶持,尤其当地教育部门应与用人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用人单位所需,积极推荐当地高职院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补助、社会保险补贴以及职业介绍补贴等费用
另外,为鼓励毕业生创业,解决就业问题,相关部门应给予其适当数额的创业补贴,并简化其在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繁琐手续,为其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创业促进就业
3.做好就业引导
为防止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时产生心理落差,学校应做好毕业生就业引导工作
一方面,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及时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另一方面,召开毕业生就业指导座谈会,为学生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加以准确定位,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结合自身实际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
另外,注重学生就业前的思想教育及加强就业心理辅导,使其正确认识自己,不应将精力放在相互攀比上,应将重点放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上,使其相信在任何工作岗位都能实现自身价值,为其顺利就业做好铺垫
四、结语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为确保其都能顺利就业,不仅需要毕业生认清自身的能力水平、准确定位自己,学校也应做好就业前的引导工作,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而且需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