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研究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总数的比例达到99%,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中小企业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却在自身发展壮大时备受融资难的困扰,为此,政府相关部门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国务院2000年发布的《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中国银监会2007年颁布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都从不同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依然存在,调查表明,仅有不足7%的中小企业认为当前融资环境较以前有好转,大部分中小企业认为融资环境基本上没有变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恶化的迹象

本文认为,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首先要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进行剖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来源有两个:其一为间接融资,即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筹得资金,主要为债务资金;其二为直接融资,即直接与资金供应者协商融资,主要融资方式有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

    一、间接融资渠道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取得资金的间接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绝大多数融资是来源于金融机构贷款,权益性融资仅占少数,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更少

据相关数据显示,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其中贷款融资金额占比达79%,继续在间接融资中占主导地位

银行充分发挥了中介作用,通过日常业务聚拢资金,然后向企业提供资金

即:资金拥有者或资金剩余者在银行存款——银行贷款给资金短缺的企业——这些资金成为贷款企业的负债资产,这种间接融资渠道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2、信贷贷款比例低
   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银行是主要评级机构,当前主要依据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结果判断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被银行评为信用等级较高的中小企业,比评为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更容易在银行获得贷款,还能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对于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在信用评级时一般信用评级都不高,这样就弱化了信用评级的作用

这本身也反应了信用评级制度有待完善,在这样情况下,许多企业就不愿参加评级,这导致信用评级的作用就受到了限制

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主要渠道是:①抵押贷款;②担保贷款

由于信用评级低等原因,信用贷款比例依然很低

   3、不同地区融资渠道差异明显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间接融资难易度不一样

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例如,广州、深证、浙江等地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相对较易,在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小企业发展较早,而且由于国家政策给予较多支持,融资环境较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这些地区的金融机构发展也较好,信用体系也较其他地区更完善,银行对中小企业大多采取的是积极融资政策

此外,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富裕程度较高,非正规金融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中小企业通过向亲友借贷和民间借贷等也能取得短缺资金

在中西部地区,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民富裕程度较低,各种资源的有限性;另一方,融资环境较差,信用体系缺乏

当地银行也会从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和银行本身的收益方面的考虑,对该地区中小企业大多采取的是谨慎融资政策

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所需的贷款

此外,在中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也未得到充分利用,其发育程度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二、直接融资渠道现状
   直接融资的融资风险较小,流通性强,已成为大部分资金需求者融资的首选渠道

我国融资体制是“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这明确了投资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不成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证券市场获得所需资金

   1、融资规模小
   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2006年)的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98.7%的融资资金来自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而直接融资(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仅占1.3%

2006年上半年,和2005年同期相比,贷款比重上升8.8%,国债、企业债、股票融资三项分别下降6.1%,0.4%和2.3%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直接融资比重一直处于下滑状态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不健全,导致直接融资所占份额很小
   2、 创业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