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旅游观赏,是指旅游者在远离其常住地的地方主要通过视听感官对外部世界中所展示的美的形态和意味进行欣赏和体验的过程,旨在从中获取愉悦的感受
旅游观赏同旅游模仿、旅游交往以及旅游消费等方式一样,同为旅游者获取旅游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旅游观赏也是获得旅游乐趣的重要来源之一
旅游观赏由三大要素构成
旅游者,亦为旅游观赏的主体;目的地物化和非物化的旅游景观,此为旅游观赏客体;连接旅游观赏主客体的第三方要素,如景区服务、旅游企业、社交媒体和政府组织等,此为旅游观赏媒介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和旅游景观之间的关系是审美和被审美的关系,旅游者称为旅游审美主体,旅游景观称为旅游审美客体
主客体置于统一的场景中形成完整的旅游景观审美系统
旅游观赏主客冲突,是指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与旅游景观所展示的美的形态和意味契合困难,导致难以甚至不能融合于其所处的旅游世界所引起的冲突
这样的冲突会给旅游者带来心理不适,致使其产生淡漠、失望或紧张甚至愤怒等负面情绪,最终不仅导致观赏主体旅游体验质量下降,且影响目的地旅游业未来的发展,造成目的地和旅游者皆输的局面
本文旨在分析旅游观赏中导致主客体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并为调谐这些冲突提供建议
二、旅游观赏中主客冲突形成原因
通过分析旅游观赏的构成要素不难发现,造成旅游观赏中主客冲突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旅游观赏的主体、客体及媒介
(一)旅游观赏主体
旅游是一种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
旅游者在旅游观赏中居于主导地位,旅游者的审美水平、审美态度、审美偏好及不恰当的审美预期都可能成为导致观赏过程中产生冲突的原因
1.审美能力制约景观因其审美形态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艺术景观旅游者通过观赏来体会旅游景观所呈现出来的美的意味这样的美表现为三种形态,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
自然美存在于自然之中,主要以线条、色彩、光线、声音、体量及质地等美的要素呈现出来,具有直观性特征
在观赏过程中,通过人与自然建立的和谐关系,使得审美主体获得对自然山水审美的超然感受,由此步入审美的最高境界
社会美和艺术美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具有特定的形成背景,体现出独特的美的意味,要求旅游观赏者具有与之相应的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才能与之融合而得到身心一体的畅爽感受
就旅游观赏主体的旅游者个体而言,其审美能力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局限性;而作为游观赏客体的旅游景观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这会潜在地引发二者之间的冲突
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的审美能力是否达到其所观赏对象必须的要求会对通过观赏得到的旅游体验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当旅游者的审美能力不能满足观赏景观所需时,旅游者就难以融入其所处的旅游世界,难以体验旅游景观所呈现的各种形态的美感,主客之间的冲突因此产生
如不了解古蜀王国的历史,就难以体会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所呈现的古代蜀地文明的辉煌和灿烂;不了解中西交流对彼此文化发展的影响,就难以体会丝绸之路上敦煌石窟展现的深刻文化内涵
2.审美偏好及审美态度
受审美偏好的影响,旅游者常常对特定类型和内容的旅游景观产生兴趣,相应对这一类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水平
他们在旅游目的地选择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指向性特征,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选择对应的目的地,在观赏过程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审美对象,主动感知景观所呈现的审美价值,主客之间容易形成良性互动,发生冲突可能性比较低
实际上这种主客之间的和谐状态常会被打破,旅游目的地选择并非总是完全自主的过程
由于受观赏媒介或自身购买能力的影响和制约,旅游者选择的目的地并不总是符合其审美偏好
在观赏过程中,深刻的审美体验需要认真的审美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经过悦目赏心的阶段,达到畅神的境界
当出现在眼前的景观并非其喜欢的类型时,观赏主体就容易产生淡漠情绪,审美激情难以被激发,与之对应的是以相对消极的审美态度参与到旅游观赏过程之中,观赏主体难以融合于当下的旅游环境
此时再美丽的景观都会变得索然寡味,观赏主体的情绪转为失望,主客冲突由此产生
3.不恰当的观赏预期
观赏预期是主体对观赏活动效价的预判,也是促使旅游者最终做出旅游消费选择的重要促进因素
旅游景观消费中购买行为先期于观赏行为发生,旅游者的购买决定事实上以对旅游观赏活动效价的预判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