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学习压力、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方法:对来自河南省的4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论:1.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处于中等水平。2.学习倦怠与学习压力、应对方式均呈现显著相关。3.学习压力总分、学习烦扰、解决问题、退避、自责因子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解释学习倦怠44.2%的变化量。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倦怠理论最初则来源于职业倦怠理论,是指学生在面对学业时所产生的情感耗竭,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同学疏远冷淡,及对学业的态度消极、负面的一种现象。近年来,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该项理论研究也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已往的研究表明,学习压力能使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的感受,而较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成功解决问题,起到保持心理平衡的作用。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与高校学生的学习质量、知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理论研究不仅对提高大学生个人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会对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即抽样的方法,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黄河科技学院、随机抽取4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400份,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
374份,有效率
94%。男生184人(49.1%),女生190人(50.9%);大学一年级93人(24.8%),大学二年级93人(24.9%),大学三年级94人(25.1%),大学四年级94人(25.2%);城镇125人(33.5%),农村124人(33.0%
),城市125人(33.5%
)。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
采用连榕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该量表包括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三个维度。
2.学习压力量表。
采用李虹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压力量表。该量表包括大学生日常烦扰、大学生消极生活事件和个人烦扰三个分量表。
3.应对方式量表。
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量表。该量表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6个分量表。
4.数据处理
本研究的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具体方法有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分布
表3-1
大学生学习倦怠总分及各个维度的结果
—X
SD
Item
—X
/Item
倦怠总分
55.23
11.12
20
2.742
情绪低落
23.19
4.390
8
2.693
行为不当
18.76
3.795
6
2.805
成就感低
17.42
4.023
6
2.698
根据表3-1可知,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总体上呈现中等水平,学习倦怠总平均分为2.742。根据倦怠总均分可知,以中间值3分为参照值,超过3分即为存在学习倦怠,根据表3-2可知,有42.57%的大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现象。
表3-2
大学生学习倦怠得分人数的频率分布表
倦怠均分
<2分 2-3分 >3分
频数分布
25
190
159
频率分布
6.60%
50.83%
42.57%
(二)大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
3-3
大学生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的相关
维度
压力总分
学习烦扰
个人烦扰
消极生活事件
倦怠总分
0.312**
0.294**
0.296**
0.326**
情绪低落
0.186**
0.180**
0.255**
0.245**
行为不当
0.198**
0.297**
0.214**
0.293**
成就感低
0.226**
0.288**
0.301**
0.258**
注:
*P<0.05,**P<0.01。
从表3-3可知,学习倦怠总分及各个维度和学习压力总分及学习压力的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三)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
表3-4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的相关
维度
解决问题
求助
自责
幻想
退避
合理化
倦怠总分
-0.422**
-0.247**
0.310**
0.325**
0.265**
0.256**
情绪低落
-0.345**
-0.239**
0.355**
0.266**
0.352**
0.251**
行为不当
-0.296**
-0.256**
0.244*
0.310**
0.282**
0.320**
成就感低
-0.246**
-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