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绝大多数世界自然遗产都是遗存资源中的精华


中国国内,旅游开发即使在政府的主导下仍然具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倾向,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生态旅游发展机制,所以本文以三清山为例,探讨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的科学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以期将三清山打造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的示范区

  二、三清山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及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三清山的遗产价值给予了这样的认定: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

对于三清山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第一,资源品位较高

三清山在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8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具有国家级或世界级优势

第二,景观资源类型丰富,组合协调第三,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配套第四,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价值

三清山具有奇绝秀美的花岗岩峰林景观,融古老的道教文化遗产和秀美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极高的地理学、美学和人文价值

  三、三清山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生态旅游理念薄弱,宣传教育缺位

三清山生态旅游发展才短短十多年,由于发展时间短,投入资金少,造成了当地政府、旅游开发商以及当地社区居民都对生态旅游的知识认识不足

加上生态科研力量有限,导致生态旅游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缺乏理论支撑,从而导致了各生态旅游参与主体生态意识薄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低等局面


  (二)生态政策工具欠缺,自然保护受限

2006年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规定了三清山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与制度

但在现在运行的相关法律中,至今没有一部针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立法,和三清山有关的环保法、森林法,甚至是《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都与《世界遗产地保护公约》的要求均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利益相关者矛盾多,和谐发展受阻

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一般包括社区居民、生态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政府,这些利益主体相互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使得自然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和谐发展受到阻碍


  (四)生态旅游内容干瘪,文化内涵不足

  在三清山现有的旅游发展模式中,仍然以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为主,游客在每一个景点的驻留时间短

虽然根据一些景观的特色构建了“观音赏曲”、“巨蟒出山”以及“司春女生”等具有奇幻色彩的景观形象,然而景区整体仍然缺乏新颖的文化内涵

作为天下无双福地的三清山,其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在多数游客的旅游体验过程中,却没有感受到三清山道教文化参与,对有三清山特色的道教文化也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与解读

  四、三清山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基于生态旅游的科学发展模式
  结合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发展阶段以及三清山目前的旅游发展实际,三清山应该走“大众化生态旅游市场为主,高端生态旅游市场为辅”的生态旅游发展道路


  (一)树立生态旅游理念,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旅游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宣传生态旅游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内容,再结合旅游发展的实际,让旅游参与者领会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确保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与顺利实施

生态旅游本身是一种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的结合


  (二)使用生态政策工具,完善自然生态保护体系

生态旅游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正确的环境政策工具对其引导、纠正,使其沿着良性的轨道发展,只有使用规范的生态环境政策工具进行管理,生态旅游模式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生态补偿;第二,土地管制;第三,文化扶持;第四,财税支持


  (三)寻各方利益契合点,促生态旅游区和谐发展

除自然环境以外,生态旅游旅游者还对景区人文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他们希冀在旅游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是和谐、安宁的社区;而创造和谐、安宁社区的关键在于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景区在开发、经营管理过程中营造祥和的人文环境关键之处在于找到旅游者、企业、政府以及社区居民之间的利益平衡点

促进政府与当地社区居民、当地旅游企业以及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协调


  (四)挖掘多元文化资源,加快生态文化旅游发展

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原则,生态旅游与文化融合并举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探索——以三清山为例 2017毕业论文下载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