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四段论(下) By:英仕曼集团中国区主席 李亦非

在我上次发布的《职场四段论(上)》中,我与领英用户分享了几个自己初入职场时的故事,阐释了“职场四段论”的前两个阶段,也就是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自满,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收敛。每个职场人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沉淀,并且走向成熟。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继续讲解“职场四段论”,故事中的我也逐渐迈进了职场的后两个阶段:“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这两个阶段的转变不仅仅映射我职业心态的成熟,甚至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了我的生活,塑造了我面对人生时的心态。

知道自己知道:阅读不息,搜索不止

行业中摸爬滚打多年后,我积累了更多行业与管理经验。此时的我与他人交流时,不仅能够平等自如地对话,做到既不轻视亦不仰慕,还能时不时带来令自己与对方惊喜的言论。这归功于我在职场内外的知识积累,有些只是小动作却从未间断。这时我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到了第三阶段——“知道自己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客户时谈笑自如的自信,是要以长期的知识积累为代价的。

有人会问,既然你已经是企业领袖、行业翘楚,什么都知道了,为何还要不断学习?在我看来,是否具备学习的动力取决于一个人的好奇心程度。我的好奇心是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也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我常笑称自己得了“信息饥渴症”,对事物的好奇程度常令我抓狂。如果我不搞清楚一件事,就一定要刨根问底,不弄明白来龙去脉不罢休。正因为我始终保持信息饥渴的状态,才得以吸纳庞大的信息量。许多人认为,只有职场那些事或者行业那些事与自己有关,其他发生在科技、哲学、人文领域的进展与自己毫无干系。但是在我看来,任何有关世界的问题都与我的生命息息相关。

我的好奇心不是职场养成的,更多受到了父母的影响。我父亲是天体物理学家,因此我从小就对他所研究的领域充满好奇。记得我刚刚看完今年奥斯卡大热,讲斯蒂芬霍金的《万物理论》后,我赶忙找来了他所著的《时间简史》和《伟大设计》看了一遍。虽然内容艰深,但我努力想明白他的理论。我的这种行为没有受到任何人为因素驱使,完全出于纯粹的好奇心。霍金的著作勾起了我作为一个外行继续研究时间理论的热情,所以现在我又开始读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平时工作繁忙,因此我都抽出在车上、飞机上、和晚上在家的碎片时间进行阅读。

除了阅读,我执迷于搜索,没事就用百度搜索我不懂的词条。许多人遇到问题会说“到时候我就查一下”,但是没有好奇心趋势,你就永远不会查,与你邂逅的知识点也就这样石沉大海。我的“到时候”就在当下,就是现在的这一秒。回到《时间简史》的例子:当我读到singularity(奇点)这个词时我不理解,于是马上去查,了解它在物理学中的意思是指时间和空间最后交集的一点。这个知识点可能与我目前的工作无关,但是如果哪次我和物理学家交谈时,对方提到了这个话题,我不但能理解,还能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

学海无涯苦作舟。和阅读一样,初入行业时你经常碰壁,就是因为积累得远远不够。你需要不断接受培训,向同事、老板、公司索取知识与经验(也就是把不明白的问题弄清楚的过程),助推自我成长。成熟之后你就需要给予,为公司及行业带来额外价值。比如我掌舵MTV时,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与知识积累,帮助公司实现了许多他们过去在中国做不到或没想到的业务。

不知道自己知道:真正知道的人,是会提的人

我深谙“提问”的力量。掌握的知识越多,你提出的问题就越有深度,能引导出有价值的洞见。观察一下你身边的人:那些真正的智者,从不会卖力推销自己的观点,却总能问出引人深思的好问题。

当你的问题连专业人士都答不出时,你就可能提出了那个伟大的猜想。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一个猜想。比如什么是时间?时间是有始有终的,还是有始无终的?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普通人虽然不用奢望回答这些问题来获得诺奖,但是它们都是同每个人的生命相关的问题。

因此,不管你做哪种工作,位居何职,都要对你所在的世界抱有好奇心,这种好奇不应局限于你的comfort zone。在搜索变得如此便捷的今天,我们可以把知识碰撞的每一点都延展为获取知识的机会。读《时间简史》时你不一定,也肯定不能理解每一句话。但是当你对凡事抱有好奇心时,你就成为了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有正能量的人。谁不喜欢与有趣的人相处?学习的技能无关记忆力,关键在于信息量的吸收。只有大量吸收信息,你才能对其进行独立思考与判断,将有用信息与他人反馈和分享,最后启发他人。

当然,在职场上你需要有专业的好奇心,能够把好奇转化为知识,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我对身处不同阶段的职场人都有一个建议:拥有80%的专业好奇心,然后把20%留给人生。我觉得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是你能在任何一本书中找到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当你找不到答案时,你或许就找到了伟大的猜想。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你够勤奋,都能找到每个问题的答案。

我在面试新人时,首先看面试者有没有好奇心,专业知识都是次要因素。和以古怪面试问题出名的谷歌一样,我喜欢出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比如:

有A、B、C三个国家,每个国家有三个人。A国家人民收入是20、30、40,B国家是20、25、30,C国家是20、40、60,那么你能否告诉我,这三个国家那个社会福利最好?

这道题最后寻求的是一个公式,因此大多数面试者一拿到这个问题就开始计算各种平均值与方差。还有些人则会反问,向我索取信息。这一个小动作就反映了面试者的差异。有些人顾及到我们身份的差别,不敢向我提问。但是专业的面试官按规则办事,规则并没有不允许提问。通过这种面试法,我试图探寻一个人的inquisitive mind,也就是内在的好奇心。有没有好奇心,在提问那一刹那就能充分体现。当然,想提出好问题还需要胆量,就像传奇女记者法拉奇,不管面对地位多高的采访者,她都不畏惧问出最尖锐的问题。我想告诫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职场人,面试时很多问题的动机是为了了解你的性格、胆量,以及你对知识的欲望。如果不抓住提问的时机,你就可能失去很多寻找线索的机会。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在做客杨澜的“天下女人”栏目时讲过的,叫做“如何利用问题做好销售”。当时我给观众提出了一个命题,“通过五句话卖我一张桌子”。上台的观众说的不外乎”李总,你家真漂亮!我这有一张桌子,又便宜又好,适合你家的装修风格,你买么?”我想告诉广大销售从业者,或者任何想推销出点子的人:这种推销方式不会有人买账,因为你没有问我任何问题,因此你的sales pitch不论多精彩,也无法激发我的同理心。

作为一名成功的高管,你需要花很多时间管理员工,因此如何发现员工的隐含价值就变得尤其重要。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不知道自己知道”时,你的智慧会通过你提出的问题体现,这是成熟管理者潜移默化培养的一种能力。高水平的人不是给出精彩答案的人,而是能问出好问题的人。我们的教育制度与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现在的很多学生不会提问。所以,再不趁职场打拼时积累知识,锻炼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与勇气,就为时已晚。所以说到底,这四个纵贯职场的阶段正是从不会问问题到会问好问题的阶段。

此外,作为一名女性高管,我尤其想对所有职场女性说,keep working!不管你所从事的工作薪水高低,保持投入的工作状态能够促使你不断学习,保持对行业与世界的好奇心。哪怕选择做家庭主妇,也要找到令自己发狂的兴趣或爱好,树立自己有趣又独立的人格。平衡家庭与生活虽然充满挑战,但是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接下来的领英洞察文章中,我也会和职场女性们分享我的一些感悟。请拭目以待。


欢迎投稿 职场/创业方向. 邮箱wangfzcom(AT)163.com:王夫子社区 » 职场四段论(下) By:英仕曼集团中国区主席 李亦非

    标签:

点评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