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制度本身是评价与考核企业人员综合能力与劳动成果的重要依据。然而现行部分事业单位并未对绩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出现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质量过低等现状,在人事任用方面也缺少相应的评价与考核结果作为依据,更无从谈及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指导。因此,本文对绩效管理问题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1.绩效管理意识缺失。尽管近年来事业单位在发展中,不断强调在绩效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改革,但其存在的问题仍较为明显。大部分事业单位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仍存在偏差,如领导层或管理层,完全将绩效管理用作对员工等级、奖金评定的工具,导致绩效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作用被完全忽视,这样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时也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另外,即使有单位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但因其绩效考核目标过于模糊,导致员工产生“绩效管理实际为‘走过场’”的心理,可见绩效管理意识的缺失问题极为严重。
2.绩效管理的方法滞后。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旨在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且通过激励与考核措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长足发展。但从现行大多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情况看,并未真正健全考核机制,在实际考核过程中缺少较为明确的指标,这样所有部门、岗位业绩情况将很难被反映出来。若事业单位完全采用模糊的考核指标内容,将导致最终绩效管理结果不合理,难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3.绩效考核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是现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难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绩效管理方式在事业单位中过于单一,在执行过程中表现极为苍白、空洞,甚至仅将绩效管理充当为监督员工的工具,这样员工很难正确理解绩效管理的基本内涵,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考核结果,将产生对立情绪,从而降低对单位的归属感与成就感。第二,绩效考核结果未得到有效利用。部分事业单位在考核后,并未及时将考核结果向领导干部、员工公布,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难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保障。
二、提升绩效管理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意识。绩效管理意识的树立是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在树立绩效管理意识的过程中,要求领导人员与管理层对绩效管理给予足够重视。同时应注意认识到绩效管理在作用上除表现为考核与监督员工外,也具备调动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功能。另外,绩效管理意识的树立也表现在员工方面,应保证员工能够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对自身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使绩效管理活动的开展有相应保障。
2.激励制度与考核制度的完善。绩效管理活动本身与激励、考核存在一定关系,所以要做好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的构建。其中在激励制度方面,主要要求解决以往事业单位追求的“平均主义”思想,可采取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等措施,将员工的绩效与其自身的劳动成果相挂钩,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对于激励机制内容,也可考虑将竞争机制引入其中,鼓励员工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素质,进而达到职工主观能动性提高的目的。而在考核机制方面,要求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选用正确的考核方式,将员工的工作内容具体细化为相应指标,并采取定量评估方式,这样可使考核结果更为准确。
3.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也极为重要。以往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评价体系多以定性分等级为主,主观性较强且自由度大,这对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带来极大影响。要用定量评价方式取代以往的定性评价方式,不断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等,调动人员积极性。另外,要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确保其能够成为领导与管理层决策的依据,并将其公布于员工中,使员工能够认识到自身不足,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结语
绩效管理是现行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在实际开展绩效管理的工作中,应正确认识其存在的问题,并在完善中注意树立的正确绩效管理意识、完善激励制度与考核制度、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冬颖.浅析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2014(32):91.
[2]姚冬颖.浅析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中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2014(29):79-80.
[3]林永裕.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中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